在书店翻吕澎《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再结合最近正在看的中国美术史,觉得从东晋开始,到唐、宋、元、明、清,再到当代,近1700年艺术长河中,能留下来并产生影响力的总是有形式突破,有时代映射的作品。比如顾恺之春蚕吐丝,敦煌壁画,唐朝人物,宋元山水,明清市井,近代中西一统等系列的代表作。
创新突破、时代特点,再加上对自我的绝对诚实,更是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代表作的必备要素。创新的典型就是印象派的出现;时代特点更是经历从希腊神话、宗教、宫廷贵族到日常的艰难变迁;诚实更明显,卡拉瓦乔的自我救赎、梵高的情感肆虐,高更的回归原始,毕加索的战争谴责…太多。艺术流派从古典到印象派、野兽派,到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再发展到波普、装置、拼贴等形式创新,越来越多样。再行追思,感觉到了当代,油画界好像再没看到新的革命性创新,也可能是太百花齐放,没有能领衔独秀的。
西方艺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影响巨大,但中国油画也同样看不到革命性创新。1900年至今,中国油画领域能让人记住,多看几眼的,更多在于时代主题的表现,形式上的突破总很难摆脱梵高、塞尚、毕加索、夏加尔、马蒂斯、达利、蒙德里安等的痕迹。国画创新还多一下,出现了齐白石这样的世界级大师。不过形式也不是最重要的。
在以历史观看艺术作品后,会觉得单调的漂亮、露骨的模仿、做作的为赋新词之画很空洞乏味。创新可能很难有,但来自真实生活的、有自己的、不撒谎的内容一定不能没有。
了解一些近代艺术家生平,听艺术评论,感到艺术尤其是油画创作可能要有十分纯粹、真实、敏感的内心世界,这往往与现实社会冲突隔离。看常玉、潘玉良的油画,其实感觉有些可怕,尤其是常玉,有种极端的孤独,好像是独自一人越来越深入到某个狭长怪异的异维通道里,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厚积出足以撞击日常视觉的浓烈情感。难怪艺术家很多都要疯,难怪自闭症者往往绘画惊人。
大概还是中国画健康一些,不追求绝对的小我情感释放,而是在笔翼间探索自然磅礴、生活细实,相比之下个人内心之苦闷甚微。唐朝的华贵生活写照,宋朝的山水雄浑,齐白石的生活自在都很好,成就也不比西方差,比肩毕加索。说到毕加索,大概他也没有过于执着于个人隐匿情感的肆虐,还有很多热情留给了理性的形式创新、时代背景的揭示。
今天之前,觉得时下流行的小清新水彩画,好看是好看,但就是太绵软乏力。今天想来,我们不追求当艺术大家,画画儿还是能让自己快乐些更好,只要开心,小清新并没不妥。要思想入里不要小清新的,也要慎重别让自己的思想局限于构筑个人纯粹世界的厚墙,成为孤独症患者。要有开阔的心态,开心的画,画的开心,这个最重要。中国画就是挺不错的选择,闲了可以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