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信团队在朋友圈模块中首次引入了话题Tag的功能,用户只要在发布朋友圈内容时加入单“#”,即可建立话题Tag。
同微博、抖音同Twitter、Facebook等一切社交工具一样,用户点击话题Tag后,便会跳转至一个专属的“话题页”。
只是,基于微信最底层的通讯工具属性及其相对封闭的特性,微信的“话题页”并不会显示同话题Tag下的所有用户的相关朋友圈内容信息。或许,用“搜索结果聚合页”来形容这个“话题页”更为恰当。
简言之,朋友圈的话题Tag相当于一个已经输入了搜索内容的搜索框,而点击进入的“话题页”其本质上就是在微信生态下,相关内容的搜索结果聚合。
私以为,微信之所以会加入这样一个小功能,如果从用户的角度讲,无疑是诸如“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产品体验”之类的说辞。而其背后,最为根本的或许还是在于“搜索”一块。
1/
搜索引擎式微?不,搜索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自2012年移动互联网革命爆发以来,用户获取信息、服务等的入口便开始逐渐从往常的搜索引擎变成了手机里一个个App。从那时起,不少人便认为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慢慢呈现出式微的态势。而百度近些年的业绩报告似乎也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佐证。
但是,如果我们抛开固有认知,单从客观的数据一侧来看的话,搜索引擎的用户规模依旧在持续增长着——
据CNNIC 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年,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6.95亿,较2018年底增长1338万,占网民整体的81.3%;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6.62亿,较2018年底增长806万,占手机网民的78.2%
我想,或许这样说更为恰当——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形成了异于PC搜索时代的全新搜索引擎市场,致使以百度为代表的传统PC搜索引擎厂商优势削弱,广告及网络营销营收下降。但是,全新的搜索引擎市场依旧蕴藏着无限的机会与可能性。而这,亦使“搜索引擎”领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且不远说,就近一两年的一些搜索领域大事件来看,也可从中窥见一二——
1)2017年7月,百度发布新一代搜索APP“简单搜索”;
2)2019年8月,头条搜索上线;2020年2月28日,头条搜索独立app开始内测
3)2019年12月,微信搜索正式升级为“微信搜一搜”,Slogan:用微信就能搜
4)2020年9月,腾讯私有化中国第二大搜索公司搜狗
血腥味总能引来鲨鱼,而金钱的“血腥味”也总能吸引来一众“分食者”。由搜索引擎带来的“内容壁垒“(p.s.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平台的众多内容都不允许被其他搜索引擎所抓取收录)及由此构建起的盈利闭环无疑是各家层层加码搜索领域的关键所在。
特别是在“互联网寒冬”笼罩下的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红利及我国的人口红利均已接近见顶,通过“唯一性”获取新用户,通过拓宽应用场景来促进用户活跃,增强用户粘性并从用户身上获取收益,无疑是每一家互联网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对腾讯而言,自然也不例外。
像此次微信朋友圈加入话题Tag,并构筑起“搜索结果聚合页”就是一种打通内部链路,拓展应用场景的一种体现。而其目的,正如此前所言,对用户来说,此功能的加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而对微信而言,短时间里会提升用户对朋友圈的使用度。同时,也拓展了微信搜索的应用场景,为后续微信搜索获得广告收入等创造了条件。
而这,毋庸置疑。
2/
力推“视频号”,微信也有流量焦虑
就像百度此前在其搜索结果中优先展示百家号相关内容一样,这次在朋友圈话题Tag的“搜索结果聚合页”里,我们也不难发现,“视频号”无疑是其中的C位担当。而在这背后,我们也不难看出微信对于流量的焦虑。
据中国广视索福睿媒介研究(CSM)所发布的《2020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当前短视频用户规模已增至约7.92亿人次,10岁及以上用户看短视频的占比已升至约91.2%,用户每日观看短视频的平均时长已由54分钟增长至76分钟。
显然,短视频领域犹如“流量黑洞”一般的存在。而在短视频领域赛道,头条系的抖音、抖音极速版(原“火山小视频”)和快手,无疑占据了其中的大半壁江山。尽管腾讯自身也陆续推出了包括微视在内,共计10余款短视频app,但它们和扶不起来的“腾讯微博”一样,自始至终都溅不起一点浪花。所以,这一次腾讯把重点放在了让它获得了移动互联网船票的超级app微信身上——
2020年1月22日,腾讯公司官微正式宣布,微信视频号开启内测。
在官方的定义中,“微信视频号不同于订阅号、服务号,而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记录与创作平台,也是一个了解他人、聊世界的窗口”。毫无疑问,微信视频号身上寄托了腾讯在短视频领域赛道上太多的“野望”。当然,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微信视频号的发展似乎也确实亮眼——
借助微信巨大的流量池,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微信视频号便迎来爆发性增长,日活成功突破2亿人次。而这一数字,抖音花了两年时间,快手花了8年时间才达到。
这次,在朋友圈话题Tag的“搜索结果聚合页”里,从居于C位的视频号内容结果展示上,我们再次看到腾讯对短视频赛道的重视。
但与此同时,也不禁叫人思考——视频号真的能成么?腾讯又是否能借助微信视频号在短视频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呢?
我想,或许并不能,纵使微信拥有巨大的流量池。至于原因,私以为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入局时间晚,缺乏独家特色功能,用户难有转化平台的理由
微信视频号今年1月内测,到6、7月份才大规模测试。其入局时间,较之抖音和快手,晚了不知有多少个光年。换言之,抖音及快手已在短视频赛道的竞争中获取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并也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壁垒。微信视频号想要弯道超车,其难度可想而知。
更何况,从微信视频号的功能上缺乏使用户“哇塞”的创新型功能/独家内容,且功能的丰富程度也较之竞品弱了不少,很难吸引用户持续性去使用它。
2)用户固有认知较难改变
在谈这个之前,我们先聊另外一个巨头阿里巴巴,同样属于“国民级应用”范畴的产品——支付宝。
很多年前,阿里巴巴便一直想切入社交领域,但陆续发布的几款社交产品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之后,阿里巴巴便将希望寄托在了支付宝身上,并通过几次重大改版让支付宝长得越来越像微信。
但是,最后通过支付宝做社交,最终阿里巴巴成功了么?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没有。而求其根源,在于支付宝本身就是一款金融工具类app,这已是在用户群众形成的固有认知,很难去改变。
而对应到微信视频号上,其母体微信是一款通信类APP,这是用户已形成的固有认知。道理同上。
当然,纵使难度很大,也可预见腾讯对微信视频号的加码依旧。正如很早之前,微信的定义一样——“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承载了腾讯移动互联网时代太多“野望”的移动通信app,通过不断丰富嫁接着各种各样功能,期寄成为中国人互联网生活“中台”,融入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所以,加码视频号,是它一定程度上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微信也有变现的压力存在。短视频的商业模式已被反复验证,并且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广告营收收入占互联网广告总营收的比重也日趋增长。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亦是可以预见的题中之义,对于微信而言,自然也没有理由错过这一波5G红利。
所以,综上来看,“朋友圈话题Tag”的背后,一方面是搜索,一方面是隐藏在搜索背后的视频号。
至于最终的发展会是怎样的,一切还是交给时间来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