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三功 2014年3月15日,驴友三功路过武汉,在微信上呼我,问能否为他寻个沙发,并顺便带他在武汉逛逛,我说好。说起来,这是他第二次来汉了。去年的9月,我们遇见的时候,他已经辞掉工作,背上重50多斤的包,一路搭车,独自行走了许多地方。
初见时,他一脸的沧桑和满面的风尘仆仆,我以为他已经有一把年纪了,可后来聊天才发觉,他竟是与我们差不多大小。我对他背的那个大包很是好奇,聊天时,第一个问题就是问他那个包的重量,他说大概50多斤时,一脸的云淡风轻,就如同是学生时代每天上学背的书包一般。包后,贴着“求搭车”三个大字,很是拉轰,回头率超高。
去火车站出口接他,等待的时刻,心里忐忑不安,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记得他的样子,毕竟去年也只是匆匆一瞥。可事实证明,我确实有些杞人忧天了,他依然背着去年那个大包,带着帽子,仍是满脸沧桑,我松了一口气。如多年未见的老友般,我们没有太多的客套,问候了对方近况,然后领着他出了站。
弟弟打来电话问我说,要不要去华农看桃花,三功也很随意,于是我们就去了华农。虽然有大片大片的桃花树,可显然我们对她的期待有些过早,只有几树花开正艳,而大片的花蕾仍在沉睡当中,等待春的气息来把她唤醒。桃花三两支,到也显出她的娇艳与珍贵。没赏得桃花的芳姿,更接地气儿的油菜花倒是成片成片的灿烂,引得踏春的游人纷纷驻足。
一路上,三功说起了他此次行走的计划,原打算骑单车从包头出发南下,走到山东半岛时,临时拐去了北京,去见了一个去年旅行时遇见的一个台湾小伙子,逗留了些日子,把车丢在北京,坐火车南下路过武汉,因得我说武汉的樱花开了。然后去深圳参加一个百公里的活动,完了之后回北京,继续骑车南下云贵川。从华农出来,我们直接去了武大,校园里游人如织,路边摆摊的也自成风景,可樱花大道两边的樱花树却更有气节,非要等到对的时节,方吐露真容。桃花未看成,樱花也不买账,三功的停留到显得有些遗憾了。
不过那个重50多斤的包倒也不是白背的,里面有些好家伙。去年回家后,三功迷上了手工,加上在路上和好些驴友学了一手,会捏各种形状的可爱的气球,后来自己又买了好些原材料,制作发夹、发圈等DIY饰品。此次出行更是把工具都带齐全了。第二天,我们就去樱花大道,找了个空地,摆起了地摊。因着那个拉轰的大包,有好些人和他攀谈起旅行中的一些故事,顺便买些小东西,支持他的行走。几个小时下来,倒也收获颇丰。其实,三功算不上一个职业的旅行者,毕竟相对于960万平方米的国土来说,他走过的地方也只是凤毛麟角,所遭遇的人事物风俗民情也没有多么独特。许多人都有一个关于旅行的梦,可是真正像三功这样辞职,放下一切去行走的人却是少数。所以他的包很拉轰,他的故事让人艳羡。所以我也是敬佩他的。
工作以后,我们逐渐褪去学生时代的青涩与冲劲儿,生活每天平淡无奇,消磨了许多豪情壮志,我们有抱怨,有隐忍,可是想要改变却也不是那么容易,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需要极大的勇气。三功没有上过大学,高中还没毕业就出去打工,这期间他也经历了许多事情,当他终于有着一份收入还不错的稳定工作时,他同样也还保存着一颗跳跃的心。世界那么大,风景那么好,故事那么美,我们生活的平台显得是那么狭小,可是心却有无限的力量。三功说,行走是他的梦想,可这年头,环游世界的梦想也变得廉价了,所不同与难能可贵的是,三功在践行着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比到达彼岸更让人心动与慰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