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与期货交易心理之我见 –-- 优秀的交易行为是违反人性的
心理问题属于意识范畴,与物质世界相对应。所以,心理问题无法用仪器直接检测,只能通过现象去间接分析。这使得心理问题的认知明显难于物质世界,因为一次间接转换会使得信息的可靠性降低至少一个数量级。
同时,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人的意识在潜意识层面充满了伪装,连我们自己也欺骗。这一点非常明显,否则“认识自己”怎么会是那么艰难的一个千古难题呢?弗洛伊德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杰出贡献首先是其研究方法,一种自然科学的系统论;其次是开放的胸怀,他推开了另一个世界的门,但是没有试着在那个世界刻意地留下他的痕迹,不像人类历史上的其他伟大的开山立派的宗师,大部分都要像小狗一样在他们的地盘撒点尿;其三是他的勇气,一种“无我”的科学精神,直接一点讲,一种几乎没有善恶是非以及伦理道德约束的精神。而其他同时代的杰出心理学家在我眼里都不如弗洛伊德伟大,因为他们都妥协于“自我”的利害关系,是站在在“意义”的角度下去研究人。
如果你是“人”,你如何认识“人”?如果可以,那么世界上就存在一个“包含自己的包含所有集合的集合”,也会存在一个“从不说谎的张三告诉别人他是骗人的”;当万能的上帝可以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当勇猛无比的张飞可以举扯着自己的头发飞过江河。。。。。。。只有到那个时候,我才能相信那些心理学家对弗洛伊德的否定意见。
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提出了“五层人性需求”理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动机和人格》以及《巅峰体验》的作者,他对美国企业管理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另一个是荣格,佛罗伊德曾经的合作伙伴,分析心理学创始人,提出了振聋发聩的“集体无意识”理论。还有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斯金纳,他的“鸽子笼”心理学实验对我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还有一个特别重要但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开始的“认知心理学”,你可以说亚里斯多德就有了“认知”问题的方式,也可以说“图灵机”的人工智能也是心理学的范畴。
学生时代听一个忘记了名字的文学家评论诗歌:“这如同一个人要超越自己的皮肤。。。。。。。”
弗洛伊德揭示了很多我们的潜意识欺骗我们自己的现象以及原因,简单的讲,“我”有三个人格,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产生每个人本能的欲望,不计后果,没有是非善恶,也就是我们的贪婪,如同一个发动机,不管车的前方是否有悬崖,给油就输出动力。
“自我”产生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就是恐惧,它记录我们所有经验,阻止一切可能伤害我们“本体”(肉体为主,精神为辅)的行为,没有崇高或卑鄙,只在乎“本体”是否安全,是否可以在长久地存续。最明显的例子之一是,我们走在高空中的玻璃栈道上,任何理性分析都告诉我们这是安全的,但总是还有惴惴不安的感受,这就是“自我”的作用。“自我”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它不仅记录我们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的经验,而且似乎还记录了我们千百万年“进化”过程中的“经验”。这点部分像佛教所说的阿赖耶识,能够含藏我们累世的“习气”或者说“业力”。
“超我”产生每个人的善恶观念,它吸收伦理道德以及有关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虽然不是完全匹配,但某种意义上类似佛教之末那识,及总是试着“证明自己”的一种意识。一切有利于证明自己的可能动机,“超我”都会支持,反之则否定它们。
佛教的任何一个宗派的缘起都是基于“苦集灭道”,而“苦谛”的本质被弗洛伊德描述得无比清晰: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重人格有不同意见时,“我”就活在了苦难中;他们意见一致时,“我”就非常幸福。(当然,佛教的“喜乐”在概念上和凡夫的幸福应该是不同的。)
描述一个系统,首先要定义其“域”(我喜欢这个数学意义上的词汇,因为它可以超越“空间”),“本我”完全在我们的“潜意识”域里面,是感性的,“超我”完全在我们的“显意识”域里面,是理性的,而“自我”横跨“潜意识”和“显意识”两个域。
弗洛伊德的实验提出了两条通向我们潜意识的道路,即梦和语病。而梦的作用只有两个:欲望的满足和危险的警示,我对此深信不疑。他同时解释了很多梦的伪装的技巧,有一些和我的体验一模一样,也有部分和我的经验不完全吻合。
而我们的交易行为,其背后的心理力量和现象,都符合上述理论的描述,简单地讲,我们的交易,包括买和卖,都是三种力量驱使的结果。他们是:
贪婪、恐惧和无聊。
其中“无聊”由“超我”产生,因为人性总是追求“活着的意义”,而无所事事是“意义”的大敌,于是我们总是经常会被人性驱使着在不适合交易的熊市里去交易股票。于是就应了那N个散户的名言:“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空仓的才是祖师爷”。
而空仓是“中性”的,贪婪是“阳性”的,恐惧是“阴性”的。
。。。。。。。。这微信又到字数上限了,贪婪和恐惧不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