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叫对牛弹琴,曾经有个相声,里面逗哏的故意把这个词说成是“牛弹琴”,引得观众哈哈大笑,觉得贬低了说话的人,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包袱”。
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愚的人与之语上尚且不进,况不与之语可乎?”先生曰:“不是圣人终不与语。圣人之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谩谩琢磨他起来。”
今天读到上面一段,觉得豁然开朗。正解一件纠结事。
如果对着“中人以下”说些“语上”的话,是谁不对呢?人家“中人以下”是没错的,天生根器如此,老天爷给的,有何错之有?而说话之人,沉不住气,生怕被人家小看了去,忙着显摆学问,失了定力,整个形象就塌了。
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学者要于此等处看得明白。比干、龙逢,只为他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人。”
“圣人何能拘得死格?大要出于良知同,便各为说何害?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汝辈若不肯用功,连笋也不曾抽得,何处去论枝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