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说这是一次特殊的参观,一是因为这是为当代劳动模范马永顺兴建的纪念馆,二是因为解说员是一位65岁的老同志,使得这次参观更有意义。
先说说纪念馆的主人马永顺
1914年12月8日,马永顺出生在天津宝坻县沟头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历经苦难,17岁时和同庄青年来到“伪满洲国”统治下的号称“绿色监狱”的东北林区当劳工。
当时的生活异常艰辛,过的是“四处是山,中间是天,一把大斧一把锯,终年在深山。吃的是橡子面,穿的是麻袋片,要想糊住口,就得拿命换”的日子。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小兴安岭又重新回到人民手中。1948年冬,马永顺来到铁力喇嘛河子作业所,光荣地成为一名新一代的伐木工人。
马永顺在林区干了一辈子,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比如早期的《安全伐木法》《四季矬锯法》《流水作业法》《科学量材法》《降低伐根法》成为当时伐木工人的指导教材。他当选为东北林区特等劳模,黑龙江省特等劳模。
他的事迹被写入中小学课本,家喻户晓。他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五百佳”荣誉称号。
马永顺是中国林业战线的一面光辉旗帜,是中国工人的杰出代表。“你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这是朱镕基对马永顺一生业绩的高度评价,当之无愧。



再说说解说员
进入纪念馆大厅后,解说员自我介绍:我今年65岁。
别看他个头不高,年龄不小,但精神矍铄,嗓音洪亮,衣着整洁,浑身透着亲切感人的力量。
首先他朗诵了一首自创的“英雄赞”,饱含深情,引人入胜,一下子把参观者的情绪调动起来,随着他行走到每一处,倾听他精心地介绍英雄事迹。
有时,我们也跟着他一起喊放树时的号子:喔喝喝……,有时喊劳动号子:嗨哟嗨哟……嗨嗨嗨……
在参观的结尾处,老解说员又为我们唱起了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大家纷纷表示由衷地感谢。
展厅墙上有许多马永顺的话,质朴、饱含深情、掷地有声,读来激动人心:
共产党把我从火坑里救了出来,我要永远跟党走。
我想的是:没有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我的骨头渣子早没了。
我向大山许下愿,就是少栽一棵,心也不安啊。
只要不停止呼吸,我就年年上山造林。
没了树,山秃了,河干了,鸟没了,我们的生存也难了……
我就要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这些语言永远不过时,英雄的精神永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