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这条路上,我一直渴望一个老师,他解除我心中的迷茫,点燃我创作的激情。他能看出我点滴的进步,同时对我指出我零星的错误。
非常庆幸,这个老师我现在找到了,他就是樊登读书会的前折口老师。听过无数堂课,唯一愿意一次次提笔书写的就是他。
这一篇文章,是欠这一期改稿群同学和老师的一篇复盘文章,只是今日看了很多同学的文章,感觉把老师他们已经把老师说的知识点解说得非常透彻,甚至进行了进一步的升华,所以我不必在总结。
而这一个月个人的独特感受,却是必须留下文字记录的东西,因为
1,世上从无大神 人人皆为老师
还记得去年开始写作时,只要看到某些文字下面的名字就觉得是高手,只要看到开课的老师就绝对是大神。也许是内心始终有着深深的自卑情结,我对大神的只言片语都深信不疑,特别是那些开写作课的老师。
我曾经私下给很多老师发红包让他们给我点评作业,因为很多老师都是不点评文章。其实很多老师的点评就是个别句子改下,很多也就是说两句而已,可我还是十分在意老师的每句话。
记得去年有一次参加完写作课,老师说坚持30天微博打卡更文,每天必须要写2000字以上的文章,30天后老师可以单独辅导20分钟。一听说老师可以单独辅导,我真的是欣喜若狂。我记得有一天工作忙太晚回家,发现家里停电了,为了当天更文我有打车回公司写完当天的文章。
可是,没想到一个月后,我达标了。也跟老师约好了星期天早上8点语音。哪里知道,那天早上备好纸笔,正襟危坐,等待老师指点,一直到12点老师都没有上线,顷刻泪如雨下。
我没有觉得老师不守时怎么样,我只是觉得自己太渺小,从此愈加崇拜那些大神。
而在樊登读书会改稿群第二次开营仪式上,前折扣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 ,没有谁是大神,人人都可以是老师。
整个二期改稿群,大家互为老师,互相提意见,一起前进。到后来,点评也是有学员来做,老师做补充。而更让我经营的是,群里最活跃的大学生小脑弟,没有写多少讲书稿,但是点评真的很精辟。
而我自己最开心的是,在认真复习了老师教的方法之后,对照自己的稿子思考了很多,也终于鼓足勇气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经验,居然还得到了很都同学的好评。
世上无大神,不是说不需要尊敬那些大神,而是要相信我们通过努力也可以成长为大神。人人皆为老师,不是说要拜每个人为老师,而是说作为一个写作者,应该把每个读者当初自己的老师。
2,完成大于完美 态度高于能力
参加过很多打卡返学费的群,老师大多数指宣布规则,全部打卡一定返回现金,至于你每个学员打卡还是不打卡,老师很少有提醒的。说句比较自私的话。
可是这次在该群,我却见到了一个很惊讶的现象。每次轮到那天要打卡的时候,我就看到前老师在群里一次次的发消息:32/45、35/45……最初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这是在清点打卡人数。
而且在每次课程的最后,群管也会按时提醒大家写好点评打卡,因为按照课程设计的原则,如果不打卡是押金就扣掉了。不过,这一次,我们除了一个同学没有忘了一次打卡被扣了一点钱以外,所有的同学全部拿回了押金。
这在我的学习历史中是很少见的,虽然很多人都是在老师和群管的再三催促下勉强完成,而且也自己感觉质量不是很好。可是在大家的影响下,大家的作业最后越来越好。
于是我相信了老师的话:完成大于完美,态度高于能力。
这一点,老师是用自己的行动教我的。有一次我问老师,一个学员教上的文字明显看上去就不认真,文章中有很多错别字,还有语法不通顺的地方。当时我就问老师,这个是不是不点评,因为我知道在很多平台,这样的稿件会被秒拒的。
我没有想到的是,老师还是认真点评了这个同学的文章,而且还肯定文章中的优点。而对于文中明显的错误,老师也只是就是就事论事告诉我们,写作这件事,态度大于能力。
完成大于完美,态度大于能力,这一次我是真的理解了。
3,知识并无边界 好书都是粮食
在群里,我们最爱一起聊读书,写讲书稿的平台自然是聊读书。而在这一点上,前老师也颠覆了我的很多观点。
在认识老师以前,我认为读书是应该有目的的,目前需要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而且我还觉得,有些书读了就是消遣的,我现在确实没有时间看这些书。
可是当我把这个想法跟老师沟通的时候,老师给了我一个观点,书没有什么消遣一说。有些书看上去没用,但是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那一天我悄悄去看了下老师的豆瓣号,天哪,读书好几千本而且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心理暗暗叹服。
在群里,前老师经常跟我们讨论读书,告诉我们那些书应该精读,哪些书可以泛读。
另外,前老师还带领学员精读《金字塔原理》,并且引导我们把书中的内容运用到写作中。
在老师的带动下,有的开始学着写书评,有的决心好好读书。
有时候我在想,不是教写作的吗?怎么天天教读书了。
可是,不读书的人能写好文章吗?书读多了文章能这不好吗?
4,今日挥手载见 来日笔墨相交
就在昨天,第二期该群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我们都被抱出了那个群,离开之前,大家都依依不舍。
这一个月,被改稿的人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旁观的人收获也不小。
而我,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坚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
以后的我,不会羡慕别人文案赚多少钱,不会羡慕别人新媒体发表了多少文章。
我就专心写讲书稿,因为我觉得这个度己又度人。
该群一直非常热闹,我一直很少发言,但是每次爬着群里的高楼,都有暖流经过。
这一期结束了,我们挥手告别的时候,相约一起坚持写下去。这一群人,最终因为前老师成了永远的笔墨之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