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是什么
贴标签,扣帽子,感受到被否定
2、事件是什么
今天看到群里小钱在转发朋友圈,是因为她学九型受益了,生命成长了,所以她发朋友圈,推荐更多的人走人九型课堂。
我也做过此类的举动,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推荐,心里是很有底气的,因为很多人在迷途中找不到方向,能帮助他人走上生命探索之路,也是一种幸福。
我是心理咨询师,同时做家庭教育培训,理念也是生命影响生命,只不过能力有限,不会什么高大上的,华丽的词语包装,所以做了十年,都是做的口碑,学员们的转介绍。我们也是尊重学员的发心,不强求,不拉人。
2016年学习九型的时候,老师就说,心理咨询师就是在头脑里面修修补补。我也去觉察了这个点,发觉确实是这样子的,单单头脑里面改变认知,最后还是要走到无处可逃的境地,在头脑里面是没有出路的。后来就义无反顾的跟上老师的九型人格学习,基于临在,觉察,疗愈的核心主线,不断地自我探索。
时过境迁,我观察到周边很多心理咨询师都走上了身心灵探索疗愈的学习,也是以觉察,疗愈为中心的成长,而非理论上死搬硬套,以人为本。
为啥你们要给别人贴标签呢?我很难过,很愤怒,我想表达出不满。
3、即时反应是什么
愤怒,不公平,不满,不被相信的愤怒
4、此刻身体感受是什么
想表达,表达出自己理解的,看到的,不公平的事件,陷入对抗,身体有点紧。
5、内在对话是什么
在这里,我被贴上了很多标签:社会化,心理咨询师都是在头脑里面修修补补……后面连带着的就是社会不严重的,临在觉察疗愈才有出路。
但我观察到,社会化严重不严重,都一样,都有伤痛,挣扎。哪个没有社会化模式,为啥要给别人扣个帽子?给人感觉一种分别心,你们大我小,你们说得是真相。
6、内在感受是什么
很伤心,很难过,很受伤
7、自己内在什么情绪伤痛(情绪钩子)被触动?(需要临在中去经验和表达)
就像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不相信我,能做好,能干好,我就感觉被他们瞧不起。那我就暗自努力,非要做的好。不给我做,我就偷偷的做。唉!但事实上想做得好,特别难,因为我很小,能力有限,但我又不想被你们瞧不起,否定。
父母经常说:“不要你弄呢,你弄也弄不好,还糟蹋家里的食物”
“脏死了脏死了,我们家就你最窝囊,一点都不像我们家人”
“你那粗心大意的做事风格,就不像我们家人,哪里抱来的乡下人”
他们不认可我,不承认我是他们生的,就因为我会犯错,做的不好。
你们要相信我,我只不过慢一点,但我会学的,改变的。不要放弃我,允许我一小步一小步前进,我希望你们多看到我的变化,肯定我,鼓励我,让我更有信心的面对生活。
我需要你们的支持,看见,而不是不信任,评价,否定。
8、发现自己有什么限制性信念?
他人的评价,否定,就是真的。我就会反省自己,改自己,不想成为父母,老师都失望的人。
9、临在后看到的真相和可能性是什么?
那种被否定,被固定的角色,被童年的事情留下的感受,投射到其它事件当中。平时经常会有这种不满,经常会例举一些事例,来证明别人是错的,不公平的,来表达内心的不满。
10、可调整的回应和选择是什么?
先觉察自己的情绪,探索情绪背后有哪些伤痛,限制性信念。如果真的有不公平,或者是委屈,也可以表达,但不要对他人有评判。
还可以自我滋养,内在父母是自己,内在小孩也是自己。透过这么多年的自我探索,更加的心疼自己,内在的父母会允许,接纳自己,拥抱一下自己的内心小小孩,她是那么得要强,那么得不容易。要好好的疼疼她。允许她慢慢来,现在你长大了,有更多的可能性与选择,相信自己是可以的。
最后感谢今天的助教:盛芳。她的理解与同频的感受,让我能够更深入的探索下去。
感谢郭敬的支持与温暖的看见。感谢碧霞,白宝丽,王建英的陪伴,以及个案结束后的感受呈现,让我体会到:九型一家人的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