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自己成为过度付出者或过度索取者
用力爱,是为了填补自爱力的匮乏
一个人爱自己的程度,和他所拥有的东西(容貌、职业、收入和学历等)其实没什么关系,在情感方面,做价值感低的人就特别需要一个用力爱自己的人来填补这种自爱力的匮乏。
他们需要被感动,为了得到确信感,他们会需要很多很多证据,顺理成章的就很容易会吸引一个在关系里过度用力的人。在关系的早期,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事无巨事通通围着你转,甚至不惜丢下自己的生活。把你当作生活的全部,那些还想经营自己生活的人,是承受不住这种期待压力的,他们会选择离开,只有把自己丢失的人才会留下。
是她们很容易吸引另一类人——过度付出者。
这种不计成本的付出,往往并不是他们已经强大到真的可以完全不在乎了,而是在用这种付出去抓取爱和安全感。
在关系里变得卑微,不断自我压缩,停不下来的过度付出,只有这样才会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是被需要的。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也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需要和感受,没有力量跟对方沟通,明确自己的边界。
于是就这样付出着、牺牲着、隐忍着、压抑着,要么来到一个临界点。突然收回所有的爱。
成熟的爱,没那么戏剧化
成熟而智慧的爱,是尊重、是给彼此空间,是彼此独立又相互支持,他们绝对不会过度付出,让自己在关系里透支,会温柔而坚定的表达自己的界限,同时也会在对方真正需要的时候实时地给予对方支持。
更有智慧的观察方式,是意识到任何事都不会是偶然发生的,都是有因果联系的,他们能找到事情之间的联系,看到第一件事是如何影响第二件事的,第二件事又是如何影响第三件事的,能看到这些关联的人,会更有机会看到自身的局限而开始改变。
更终极的真相是意识到在影响你生命中一件又一件事情的,其实只有唯一的作用力,那个作用力就是你。
每件事都有你在场,你都把你内在的意识背景投射在你的外部事件中,影响他们运作的轨迹,你自己的意识框架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外部的世界就不会有本质上的变化。
不单盲目承诺,更要有实际行动
给出承诺者和接受承诺者,这两者本身也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人能给出的承诺在什么阶段,其实也透露出接受承诺的对象在哪个阶段。
第一阶段——冲动承诺
这个阶段是前理性的,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没有太多人生经验
在他们现有的意识框架中也想不出什么,对事情的评估非常不足,也完全不了解自己的能力范畴。这时他们还处在“我不知道,我什么都知道”的状态。
所以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会不知死活地、冲动地做出各种各样美好的承诺。
同样把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的保证当真的成年人,其心智水平,其实和那个孩子相差不远。
第二阶段——拒绝承诺
如果说上个阶段的人是不知死活的话,那么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人已经试过深浅,得到些盲目承诺的教训了,他们看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似乎怎么努力都完成不了最初的承诺?带着强烈的挫败感和自我怀疑。
他们看到了太多的世事无常,年轻的时候对生活的态度是不惜力的,做任何事情常常都用力过猛,然而,这种使出全力之后,依然体验到的失控感才是最让人挫败的,她们已经受够了让别人失望,更受够了让自己失望。
而不失望最安全的策略就是不给出希望,也包括不给自己希望。他们不再盲目崇拜自己的力量,而开始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心生敬畏,不过显然畏的成分要远远大于敬:尊敬会带来动力,会让人向往并以之学习,就如同对自己心中的榜样一般,去靠近、去探索,甚至去超越,而畏惧带来的反应则只是退避三舍。
他们会在这种过分谨慎的状态中持续的收缩自己,这种收缩会往两个极端发展——玩世不恭或暮气沉沉。
第一种看上去是放纵,但实际上是用物质或者感官的快感来抵御没有希望或信仰所带来的虚无感。
第二种是活得小心翼翼,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成为实用主义者,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全身上下会散发着无趣、乏味的腐朽味道,更糟糕的则是对世俗力量太过虔诚。
第三阶段——理智承诺
来到这个阶段,过去经验带来的不仅是教训,我们还找回了力量,所以有激情和勇气往关系里深入更多。
这时我们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可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也不会为了讨好他人,或者获得某些短期利益而去冲动地许诺些什么。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不会轻易被诱惑,也不会用美好的承诺诱惑别人。
会让人感觉可靠,踏实也有一定的行动力,但如果不继续成长和自我扩张,很有可能变得有些僵化和安于现状。
第四阶段——超越承诺
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来到这里
他们不在任何关系里或者事物上有很强的功利心,允许事情往任何方向发展,所以不需要去决定、承诺什么,但同时又保持强大的行动力。
他们不会不知深浅地盲目承诺,也不会局限于“信守承诺”,惴惴不安的不敢轻易做出承诺,他们敢于大刀阔斧的去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去触碰自己的边界,不断扩展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