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学习,是当今父母或老师们都重点关注的事情,尤其是上了小学之后,学习逐渐成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面对很强的竞争压力、课业负担,家长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乱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作为家长的我们不知该如何帮助孩子,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方法。正巧昨晚听了一场中科院心理所专门从事脑科学研究的扬志老师讲的《脑发育与学习策略》的微课,收获很大,分享给需要的家长,期望家长们能帮孩子们学习的道路上,提前做好规划。
首先杨志老师从认知能力或记忆能力的角度结合脑的发育角度来让大家理解学习策略的问题。学习策略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是由脑的发展速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脑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孩子具有怎样的认知能力。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语言能力的发展,如果我们要讨论如何帮助一个小朋友去学习第二语言---英语,那么我们首先去考虑的是学习语言需要脑具有哪些能力?显然需要孩子能够有听觉、注意、识别语音和语义的能力,然后还要把所听到的和所想要表达的建立联系,表达出来,进而去发展阅读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发展和脑的发育速度是不太一样的。在孩子六个月之前,他的听觉系统已经能够分辨不同的语音了,这个时候可能是发展对某种语言的听力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在他两三岁的时候进行集中训练,识别语义实际上是把声音转换成意思的这个过程,那么这时我们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及反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能是需要孩子去掌握所谓的语感和词汇量等,这些都是随着脑的发育而变化的。
下面主要从0-3岁、3-6岁、6-12岁三个阶段的大脑发展特点及学习策略进行分析。
0---3岁的脑发育及其学习策略
在三岁之前,大脑的发育主要是基本的感官系统,比如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在他们发育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生很多学习,这种学习在心理学中通常会称为知觉学习。同时大脑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非常丰富的,用来表达外界信息的神经系统。这种学习不仅仅体现在这种简单形状、声音、感觉的学习上,还有对外界更复杂的事物的表达。随着我们的孩子在不断的去学习,我们的神经网络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那么最终会变成一个非常紧密的神经网络,其实就是知识结构。
另外,在三岁之前,其实我们一直在构建我们的知识结构,起初的学习是很零星的,逐渐的把它们连接起来,连接的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最终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靠这些神经环路的牢固程度和广泛程度来体现。也就是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形成的神经环路越广泛和越牢固,那么学习能力在后面就会越高一些。
由于此阶段的孩子具有以上的发展特点,同时他们也是不会主动学习的,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提供的环境来塑造孩子的学习。这阶段的学习策略可以总结为两个词,一个叫做重复,另外一个是丰富。
要想建立神经通路的基础是要反复地看到这个外界的刺激,所以第一个关键词就是重复,你要把这个刺激重复很多次,才有可能帮他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神经通路。但如果只是重复一些简单、孤立的内容也是不够的,我们其实真正期待的是那种广泛连接的神经通路,而不是孤立的,一个孤立的神经通路,可能并不能让我们很聪明,而广泛连接才可以让我们更聪明。这种广泛的神经通路是需要丰富刺激的,这就是丰富。
3—6岁的脑发育与学习策略
三岁之后,我们脑的发展就是从基本的感官或者叫做单通道的感官,逐渐的过渡到信息整合方面来了。我们的脑的功能主要是在发展信息整合能力。
什么是信息整合能力?比如说一个小朋友在读连环画的时候,他可能要求爸爸妈妈给他讲,那这个时候其实就是一种信息整合能力,怎么整合法?他在用眼睛看连环画。那么连环画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来输入的,但同时他又一直在听爸爸妈妈给他讲,爸爸给他讲的是什么?是声音,那么他要把声音转换成语言,然后还要把语言跟他在眼睛上看到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来解释这个话的内容,来理解里面的情感和情节。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过程。
你会发现这阶段的小朋友会很喜欢做这件事,没错,小朋友喜欢干什么事,实际上就是他脑发育的最快的那个时期。所以在这时期去尊重他的兴趣,给他提供最大的方便就好了,因为我们的脑真的很智能,它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随着孩子整合信息的能力在加强,在三岁以后,我们会发展出来更好的更多的认知能力,比如说我们的外显记忆,外显记忆就是你能够提取的出来的那些知识或者记忆。
当然了,外显记忆是建立在三岁之前所建立的那些神经通路的基础上的。当这个神经通路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信息,你才能产生外显记忆,你的外显记忆无外乎是在那个神经通路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些新的连接而已。所以只有当你具备了这个神经通路外,外显记忆才能够发展。
还有使用符号的能力也在迅速发展。这种能力包含语言、象征、假装游戏等。
同时在这个阶段的晚期,我们还会发展元记忆能力。元记忆是对记忆的管理,可以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注意看作是图书馆中的一百本书,那么元记忆就是图书管理员。没有图书管理员,你可能很难找到你想要的书籍。但是有了元记忆,你是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信息提取出来的。
孩子已经或者正在发展信息整合的能力以及外显记忆的能力,那么在这个时期就要尽可能多的让孩子整合多个通道的信息,并且让他形成更多的外显记忆。在学习的策略上,我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叫做试误学习,一种叫做顿悟。
所谓的试误学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多的让孩子犯错误,让他在错误中学习,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尽可能的去尝试,去经历各种各样的错误,对孩子来说,这就是玩,只要大人不难受就行。
而在这个试错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生一些顿悟学习。顿悟就是类似于我们在猜谜语的时候,冥思苦想了半天,终于有一个时刻你想到了一个答案,而且只要你能想到你非常确定他是对的。
如果生活中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喊妈妈,这可能就是妈妈对孩子有点过度保护,照顾的有点过了,已经局限了孩子独自发展学习的能力了。如果不喊妈妈,而是自己主动去尝试,去试错,就会很好的发展孩子独自学习的能力,也很有可能产生顿悟。
当然可以设想一下,一旦它发生了这种顿悟,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他还在这个情境中,或者说给他一个稍微相似一点的情景,他可能就会把它在这次顿悟中学习到的内容很轻松地应用在那个情境中了,他不会再去不断的尝试错误,而是一上来就会解决,这就叫做学习的迁移,通过顿悟学来的东西是非常容易发生迁移的,这就像是当你已经自己猜出来一个谜语,如果我如果再用相同的逻辑或者相同的构造来给你另外一个谜语的话,你会很容易把它猜出来。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首先我们要通过让他亲身实践,并且不断的犯错误来学习。对其讲授道理基本是不怎么管用的,因为孩子的抽象思维还很弱,它必须要通过这种实践或者可以管它叫做信息整合的过程才能学东西,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孩子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更容易发生顿悟。
如果你经常让孩子去思考一下,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来解决,那么这对于发展他的认知灵活性,进而让他更多地产生顿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同时在这阶段的后期,自我控制能、自省的能力以及元记忆都在发展。自我控制也包括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自省的能力是自己认识到自己哪里做的很好,哪里做的不太好的能力。
这些能力在上小学之前就可以培养了,比如自控和自省的能力,我们都可以在实践中去帮助他提升 ,方法就是让他自己来做选择,以及让他自己来对自己的行为或者成果作评价。
6---12岁孩子的脑发育及其学习策略
从5岁一直到20岁期间,我们的脑的灰质密度的变化情况,这时期脑的发展很迅速,你可以看到短短的几年间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其中这里面很多变化是发生在上小学的这个时期的。
其中变化的非常明显的两个部位:一个是我们的顶叶,另外一个是我们的额叶,主要是前额叶,你可以看到它们的颜色在产生很剧烈的改变,意味着它的神经系统在发生很重要的调整。
顶叶和额叶的发展,使得我们有了更好的工作记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更好的元记忆能力,当然还有注意的控制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些能力都会因为这些地方的发展而得到快速的进步。
由于我们的前额叶发展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异。这是由于前额叶所需要的信息,都不是从我们的基本感官传来的,而是它已经经过了别的大脑区域的加工传来的。简单的说,就是前额叶所接受到的信息都是二手的。那么之前孩子大脑的其它功能区域的发展程度,如果就已经有了一些个体差异的话,那么它就可以反映在前额叶的个体差异上面了。
所以我们看到前额叶的发展会具有更大的个体差异,他们因为前额叶的输入信息输入给前额叶的信息的质量是不一样的。
那么这些个体差异可能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中很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信息加工可能存在优势的通道。比如说你会发现有的孩子通过眼睛看到的东西,它更容易记住,有的孩子通过耳朵听到的东西,他更容易理解。有的孩子必须得亲身实践一下,必须给他摸过的东西他才印象深刻。那么这都反映了个体差异。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对孩子的帮助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比较精确的理解,对他的认知能力比较精确的认知的基础上。
然后从策略的角度上讲,我们实际上一方面是要发挥它的优势通道,同时我们也要去关心它不优势的那个通道,它存在瓶颈的那个通道不能让他太差,如果他太差,那么在学业过程中也是没有很好的竞争力。
首先是关于注意,信息要被注意到才能进入我们的意识,进而形成我们的记忆!那么注意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们经常跟孩子说,你要认真一点,你要注意看题目,你要写作业的时候注意你写的字,我们所说的这些话,可能对于孩子来说,不一定真正理解我们的意思。这是因为他可能从来都没有体验过到底认真是什么!
解决的方案其实就是通过一些实践的活动,比如让孩子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孩子体会这种专注认真的体验,集中注意力做事情的状态,他才能更容易地掌控这种状态。
当然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提升他控制注意的能力。STROOP效应和双耳分听实验来测量和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还有一些学习策略,主要是针对于记忆的的策略---复述。其实很多种记忆术都是复述,什么是复述呢?就是孩子在学习了新知识后,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是在帮助孩子去消化跟记忆。也就是总结和归纳。
这种方法可能刚开始是比较难的,你可以给孩子一些支持和提示,慢慢孩子就会掌握这种方法了。
复述的手段可以说很多,除了前面提到的归纳总结、建立知识地图外,还可以让孩子当老师,你来当学生。比如考试前,你可以让孩子给你出试卷,你来答,错误的地方让孩子给你指出来等。
如果遇到让孩子通篇背诵的课文或诗词怎么办呢?其实如果一字不漏的去背诵,这叫机械复述,是很费力的,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比如你要背诵一篇英语课文,利用我们刚才讲过的原理,你其实可以先让孩子整体读几遍课文,比如说第一段,我们先读三遍,读完三遍之后,你可以看到底下有空缺的单词,把这个读熟,当然那个没有填上的空可以看一眼到底是什么,然后读的比较熟了之后,我们再去掉一些词,你发现它能够脑补更多的词语,到最后你可能剩不了几个词这样就完全可以自己背下来了,那么这个可能要比不断的重复要更有效率一些。
还有一种策略是临近学习理论,比如说我们弹琴,我们要背乐谱,你会不会一次把一整行都背下来呢。其实如果一次把一整行背下来是有一点费力气的。更有效的一种办法是你把它分成若干个小节,那么第一次你被一二小节背熟了之后,再背二三小节,再背三四小节,然后再背四五小节,这样的话其实你每一次所需要的力气都不太大,都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他们已经被连成了一个记忆链条。
这个就是那个临近学习理论所强调的,如果你能形成一个链条,那么前一个记忆被提取出来,它自然而然的就是提取下一个记忆片段的线索。所以这个链条一旦被建立起来,其实你并不需要花很大的力气,一次把所有的谱子都背下来,而只需要一段一段的背就可以了。这样的话,你提取这些记忆同样也是都可以提取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