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期末考试,刚好是爸爸的好朋友监考语文。
正在我准备写中心思想的时候,他刚好走到了我身边,停了下来,看我怎么写。
这时候的我心里,特别的紧张,想要赶快把这个中心思想找出来,但是他在我旁边一直站着,我瞬间就感受到了那种压力,紧张大脑就一片空白,怎么也找不到。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呢?
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希望自己做的好,然后得到他的认可和表扬,甚至是希望他能够在见到我父母的时候,因这件事情来夸赞我。
结果适得其反
自己的期待太高,反而有了很多压力,所以大脑一片空白,写不出来。
很挣扎,不想让他知道我,笨的很,连个中心思想都要看半天,还不知道怎么写。
在这种挣扎中,最终决定下笔写。
胡乱写了几个字,结果得到的反馈,就是
“你这都写的啥呀?这个都不会写?”
是的,我真的是不会。
当年,如果我知道先完成再完美,或许这件事情就不会影响我这么久。
从那以后,对语文也会有一些抵触,特别是遇到写中心思想的时候,就是头脑一片空白。
害,我小的时候就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因为我去学校的目的就是玩,爸爸妈妈告诉我去学校的意义就是玩,照顾好自己别磕了,碰了就行。
所以,上课的时候,思想从来不在黑板上,而是在窗户外的小麻雀身上,或者是书桌上的小蚂蚁在做什么?
下课了也会去看看墙角的蜘蛛,或者是地上的小蜗牛。
再不然就去看看,哪朵太阳花开了,是什么颜色的?
至于考试嘛,爸爸说只要不是鸭蛋就OK啊。
再次回想起来,父母小的时候,给孩子树立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还是蛮重要的。
妈妈小时候,从来没有上过学,因为家里面特别的穷,她也不认识几个字,只是说期待我能多认识几个字,并没有期待我能上什么好的学校。
所以我就努力的认字就好了,其他的跟我没太大关系。
再后来给我的要求,就是有一份工作,就好了。邻居们说没关系,长大了,女孩嘛,找个好婆家就挺好的。
所以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认识几个字,随便上个学,有份工作,找个好婆家,结婚生子,这一生就这么愉快的结束了。
曾经几度的想要去挣脱,觉得这样的观念并不对,却不知道是哪不对,因为身边人大部分都是这样子的呀!
上学就是为了有个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是为了找个好的对象,结了婚,生了孩子,把日子过好,把孩子养大,上学,再结婚生孩子。
不是,都是这样的吗?如果不这样,那这个人就不太正常哦!
所以潦草的上了个学,潦草的有了个工作,潦草的结了婚,婚后又生了孩子,然后就开始养孩子。
人生上半场,40年就这样愉快的结束了。
也没有什么对与不对,遗憾不遗憾的,总之认识老爸之后,觉得这一切都自有祂的美意。无论高山还是低谷,都是他所允许的。
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祂的人得益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