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第一节是美术课,学生们早早地就准备好了彩笔,一个比一个拿得多,拿得大,可见孩子们是多么喜欢美术课。
我有时候路过班门口,就能看见学生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兴致勃勃,满心欢喜地徜徉在绘画中。没想到,今天却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
我正在备课,忽然收到一条短信和一个小视频。短信告诉我,学生——瑜(情绪化)在捣乱,视频是拍他捣乱的现场。这不管可不行。
美术老师教两个年级,对每个班的每个学生们不是太了解 。既然把瑜的做法发给我,肯定是没招了。我赶紧跑上去,径直来到瑜的位置旁边,本来想斥责他。后来一想,遇事要冷静,当着全班同学发火,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我先问他旁边的学生——安(他捣乱影响的一个学生):“怎么回事?他没伤着你吧?”“没有,是他表现不好,美术老师管他,他就推我的桌子。”安说。
我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有伤到旁边的学生。接下来,我问瑜:“你为什么又在捣乱?”“我就想捣乱。”他又开始了他的那套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论。
如果我继续问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同时还影响其他学生上课。于是我走出教室,对他招招手,意思是让他出来。
还好,经过我的多次招手,他终于极不愿意的出来了。我再一次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会画。”“谁天生都会画呢?正是因为你不会画,才来学习,如果你会,就不用学习了,你就可以当老师了。”我谆谆善诱地给他讲道理。
他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我不厌其烦地讲,从古代的王冕画画讲到现在班上爱学习的学生,哪一个不是刻苦学习的结果。遇事轻言放弃,什么事都做不好。
通过做了十几分钟的思想工作,他才算明白这个道理,怏怏地回到了教室。这时也快下课了,我本来想备得课也搁浅了。
一节大家都想上的美术课,一个小插曲破坏了“一湖的清静”。看来什么都不是绝对的,大家都认为好的东西,不一定合他的口味,也许大家都不太喜欢的,他就认为是好的。
比如今天上午的语文课,因为课堂上我多次表扬了瑜,到下课了,他还想让我上。我说要值班,不值班扣钱,他还说把他的压岁钱拿来抵扣被扣掉的我的钱。
下午的美术课,大家都喜欢,因为他不好好(也许是不会)画得不好,老师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捣乱。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任何人也不能根据喜好做事,而要守规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