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红华
读书,滋养人生。然,更通透的,须己体悟。 -- 前言
我在教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前两天,刚好新版的《瓦尔登湖》到了,迫不及待地打开,发现书页厚实不少,注解特别多,与92年的版本相比,内容涵盖更丰富,信息量也特别大。对于我这样一个《瓦尔登湖》的爱好者,是可以用“欣喜若狂”与“爱不释手”来形容的。
事实上,我喜欢把陶渊明与梭罗放在一起阅读、思考,并影响自己的生活。
瓦尔登湖 | 思考与回归01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多少次,我闲走在老家后岩,桑田,水田,机耕路,栗子林,凤凰山,河坝上,“狗勺湾”的小道里,我都不自觉地沉浸在诗意里,那种安静,是内心的欣喜,仿佛顿悟了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潜真实的内心世界。
彻底地回归自然,并不容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过农家田园日子,把日常落到实处,内心再无羁绊~~圣人陶潜的放下,有厌世逃避的无奈。但在我看来,更是一种回归,非一般俗人可期;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另一种静谧版的“海阔天空”,令人钦佩之至。
【回归】离父母越近,或在身边,我的心都是妥妥的。
每一次回老家,我的“油盐锅巴”影像,在微信朋友圈,总是被口水。尤其是那些远离农村,在城市奔波的人们。我觉得自己是有多残忍,勾起人家多少童年乡野的记忆与欲望,却又不能品尝滋味的苦痛。
这时,母亲就站在灶头边,将洗净的梗米,倒入大铁锅焖饭。我坐在灶前的竹凳上,添些柴火,诸如桑叶梗、树根、毛竹桶,破开的松树枝之类,顺便和母亲聊些日常。看着红透透的灶火,心里仿佛融入了米饭的热量和香味。
锅盖边冒气了,母亲就用湿毛巾沿边盖住。我像小时候一样,习惯站起来,手搭着锅盖,弯下身,听米焖成饭,再生成锅巴的那种“吱爆吱爆”的声音,由单一和缓到细密紧促。
这边父亲的酒杯满上了,大家吃起来,母亲还在灶上忙。她把饭盛在竹篮子里,叫媳妇加把小火,她慢慢地撒着细盐,再刮点猪油,等锅巴略带焦黄色,整个掀起,格外松脆。大家抢着,分着吃,夹一块红烧肉,青笋干,或是其它时鲜菜蔬,都是极爽的。
瓦尔登湖 | 思考与回归十几分钟的路程,父母念着去,自己想着也去,心里都是极自然又舒服的。儿女各奔前程,我也不再想着往城里奔,乡下才是我的根,父母才是我的世界。我在《父亲》《母亲的天空》《老家后岩》《“狗勺湾”记忆》等文章里,都有自己的体悟。“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圣人陶潜,显然是那个引路人,对我大有恩情。
02
记忆中,梭罗的《瓦尔登湖》是1992年,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后来因为喜欢,也因为那时0.83元的书价,三倍还赔得起,就厚着脸皮地留下了。
瓦尔登湖 | 思考与回归那时候的研读,正值青春,心想静下来,不那么容易。但《瓦尔登湖》,却仿佛是一个指引,总那么令人向往着。
“最为接近上帝和天堂的地方,莫过于我生活的瓦尔登湖畔。我是清风吹拂在它身上,是它那铺满石子的堤岸;我的手掌掬起了,它的清水和沙子,而它最幽深的处所,在我的思维里高卧”。
梭罗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譬如,瓦尔登湖旁一年四季的花开花落,吃饭睡觉的自由自在,但是字里行间反映出的,却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一种自我满足与自娱自乐。所谓“心不逐物,摆脱羁绊”,为物所累,就丧失了人生的幸福和意义。
独居在瓦尔登湖旁边,他只过最简单的生活,每天除了靠钓鱼种菜烤玉米面获得基本的食物来源,然后就是无所事事的在林间晃荡,亦或是望着湖水发呆。不用和太多人来往,为来访者和旅人准备的“盛宴”不过是一次谈话和一碗稀粥。即便这样,主人公却拥有别人不曾拥有的东西~~广阔的天地和自由自在的人生,大自然中的一片净土和心中的“桃花源”,四季更替的美好景致和动植物的生命活力。
他清心寡欲,因陋就简,内心世界却非常丰富,他醉心于这种生活状态和方式,并乐此不疲。就像王阳明先生所说的那样,心中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则内心会非常平静和安详。
【思考】离自然越近,与运动健康为伍,我的心也是妥妥的。
南怀瑾先生曾说:青年时读儒家,领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年时读道家,心境恍然大悟,中途夭折;暮年时读佛家,现世的繁华已无意义,明白灵魂去往何方。
你若心中藏有《瓦尔登湖》,则心中就另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它是那样的清净、温润,仿佛从未被污染过,就连每周回老家看父母,也被渐渐的视为一种自然。
溪水的纯净透亮,山林的茂密翠绿,晨昏下的树林和季节变幻间的乡村和田野,一切都如月光般纯净美好。你若有闲,一定让心中的“瓦尔登湖”回到现实,呼朋唤友,或带着孩子们,走向自然,让我们的内心奔涌自然的纯粹,追求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
于是,我们在洱海倾听,在香格里拉做梦,在科尔沁草原奔跑,在月光岛潜水,在壶口瀑布惊叹,在乡野城镇的每一处留下真实而性感的足迹,纯净内心,做正能量的那个自己。
于是,我们在九龙绿道快乐徒步,在桐庐半程马拉松赛跑,如妙笔小镇“五云足球”在绿茵场激情挥洒,像“玉华泉户外俱乐部”攀越心向往之的高山……
读书,我们触摸膜拜的是灵魂,且不辜负时光,有所体悟。思考与回归,也终于有了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