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之光
在西藏,佛的文化在心底根植,那是一种虔诚与朝圣。
在云岗,佛却是平易亲近的,草木皆有灵魂,穿越时空的不仅仅是意识,连同身体。
历史是一把精致的刻刀,把晋城的一山一水,一佛一花,都镌刻的栩栩如生,佛的巍峨,是超越天与地的恢宏,古人的智慧与豁达,恩泽千秋万代。
石窟凿进山崖,石像刻入石壁,佛在天与地之间,开了一道门,大概,这才有了后世的万众膜拜与祈福的入口吧,如此一种原动力,少不得生生世世的修为,才传承为一种精神,晋城人的坚韧不拔,伟岸宽厚吧。
走近云岗,走近时空的交汇,听佛的禅语,从石窟千尊石佛脚下的一株秋草开始,聆听一朝一代的兴盛枯荣,生命的意义在于延续和传承,时代的意义在于铭记和自省。在这里,静默,双手举过头顶之际,内心澄明而强壮。
我们总说,敬畏神灵,云岗的神灵是鲜明透活的,他用他千年的风霜,禀刻一道道做人的旨谕,在久远时间里来往的过客,都会心悦诚服的叩首。我想,这大抵才是佛真正的含义。
佛家亦讲缘,那么,这一次匆匆的擦肩而过,是否,与我,就是与云岗之缘。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无故生出一种庄严的敬畏和信仰。在这阡陌的壮阔红尘之中,人与人的相遇,人与佛的相遇,都因了这一份尘缘吧。
这里的佛又是寂静的,千年的沧桑,藏在莲花宝座的花瓣上,悄然盛开,一世一世繁华,佛家说,有佛缘的人,可以听到佛与佛的对话,佛与佛的歌唱,于是,静下心来,盘坐,总是希望能听闻一些耳语,偷得一点天机,关于千百年来,温柔的慈悲。静下来,再静下来,风起,风一点一点起,穿过袖,发际,身体,灵魂会轻起来,跟着一点一点飞,虽听不见佛与佛的对话与歌唱,却也用一颗凡心,听到一种自然与草木的悲悯之情,是否,也是另一种佛心。
历史的深邃,亦在这一颗佛心吧,无欲则刚,有多少繁华过后的落寞,就有多少失落的心之初衷吧。权利和欲望,超过万民之佛心,试问,就是有天子一样的神灵又怎能庇护?
佛的福音,应该是传播给那些有着敬畏历史和造福桑梓的人们吧。就如一个时代的先驱者们,一路艰辛跋涉,一路布施恩泽,如此,福音才一点一点囤积在世人之心,囤积在万世之名,某一个世纪,佛光普照,众生造福。
遭遇,一尊佛,结缘,一尊佛,世之佛像万千,如此,追万千之佛像,何不为,尊一颗佛之本心,在更遥远的时空,与荣辱对话,与兴衰对话,与生死对话,佛说,要皈依,皈依的不是佛门,是心,心灵之遥远,心灵是通透,心灵之纯洁。如此,世事一切皆佛缘。
谢谢你,云岗!让我遇见,佛之光!
晋城.印象(二)相遇,是久别重逢
一座城,走过两千七百多年的风雨,本身就是一种恢宏。
在平遥,你见到的不仅仅只是城墙,古代民居,城隍庙,镇国寺,双林寺。而是随处可见的一种艺术及人文精神。
这里的每一块砖瓦,木石,都会开口说话,他们在不急不缓的向你介绍这个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的神奇。
晚清的晋商,是一个传奇,堪比神话,“汇业经营,不欺童叟”也许,正是有了这千古流传的神奇传说,更添了晋城之魅力,商则诚,诚必兴,古人总是睿智而豁达,也许正是这一辈辈的智慧,平遥才有了过往历史的繁华与鼎盛。
这里,是真正的汉文化的体现之地,每一座散落在天地之间的民居,都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儒道之学。院落层层递进,以中轴线左右对称,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凝聚之力。我们的祖先,总是在一事一物中,表达一个民族之精神与愿景。凝聚是一种力量。
在遥远的时光里,遇见圣贤之光辉,一点一点刻在这个古城的城楼之上,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的每一道城门,都是一种深刻的寓意,如此,整个古城,亦是一颗北斗吧,汇聚一个个历史,亦告诫一代代后世,德之重,民之重,用一城风雨之肩托起晋城的骄傲。
在平遥,人们常说起一个关于“睡姑姑,药婆婆”的传说,不知缘由,遂向年长的老人的打听。方知是关于乐善布施,终有善报的劝世之说,突然,心生敬意。一种对于平民之举的敬仰,善亦是种伟举。如若说人文,这大抵也是一种血脉传承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古城流传的不仅仅是千年的风景,古迹,还有来自古城从古到今的做人之智慧与胸襟,他们与古城一起,厚重而深刻,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总会有一种遇见,让你生出一种久别重逢,就像,平遥与我,仿若,我在时空的交汇中,曾经不止一次的靠近他,听他雄厚有力的心跳,听他不及不徐的倾诉,千百年的光阴,晋城的深宅大院里,走来了一代又一代的西北汉子,他们用一颗敦厚,真诚,坚毅之心,撑起一片历史的天空。
回来的路上,见着老屋檐下,挂起的红红灯笼,想起来时,醉里正逢十年之庆典,醉里挑灯,一盏灯,十年之风雨,是一个人的坚守,亦是一群人的坚守,晋城的红灯笼坚守了一种德之光辉,那么,醉里之灯,就应该是一种心灵之坚守吧。在一刻,我竟觉得时空是相通的,一种对于信仰的朝圣,一份源于心灵的敬畏。
今夜,我与晋城相遇,今夜,我与文字相遇,今夜,我躲在你们的怀,听一夜秋之私语,秋说:“你不来,我不老。今夜,我与你们,是久别重逢。”
晋城.印象(三)跟我走,去壶口
跟我走,去壶口。
对于一个没有方向感和地理常识的人也讲,旅行的意义大抵更多是一种心灵的别开洞天吧。
在去壶口之前,我一直沉浸在诗仙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诗意里。在我贫瘠的知识世界里,水,无论哪一种,都应该是晶莹之灵动。哪怕她是以千军万马之势,也还是如军中之绿花,飒爽英姿却依旧不失女子之娇美。而黄河之水,方才是真正的汉子,千万年来,他们把岁月刻成千沟万壑,却毅然用坚硬的脊梁,挑起民族的希望。
在晋城四日,不曾见到一条河流,这里的水是金贵的,这里的水是珍奇的,西北的秋,来的更深一层的苍凉,大风吹起,粗狂的民歌,他们在一声一声叫醒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胞都在呐喊着:到壶口去,到壶口去,去看一看,这高原上的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
同行的人,笑我,像个孩子,竟不知壶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更不知道,这里的瀑布不是从下而上的仰视,而是在高处由上而下的俯视。
对于水,我总是心怀一份敬畏的,总是觉得,她是我们生命之本源,在没有抵达壶口之前,我的眼前有一万种黄河咆哮的壮观,可是,无论是哪一种,亦不能完整的替代母亲河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听觉,到视觉,再到触觉,终于真正意义上理解一种恢宏和伟魄。一条黄色的巨龙,仿若从天而降,急急向壶口拥来,湍急的泥水不待跌入深壑,伴着母亲河咆哮的狮吼,升华出一大片,一大片浓浓黄雾,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会让你全身燃起一把火,会让你终于有了一种黄河之合唱的热情澎湃,荡气回肠,会让你明白真切感受一种民族之力量和精神。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敬佩自然的神喻,无论是由下而上之仰视,还是由上而下下之俯视,都是一种豁达的智慧。我们都是一群来自红尘俗世,喧嚣浮华的世人,抬头或低头,都是一种做人之精神,取舍之间,只因我们本之心。苍山不语,沟壑不语,草木不语,就是这奔腾不息的涛涛之水,亦不会明明白白告诉你,生之答案,所以,我们才会有这如这滚滚东去之水一般,不远万里追寻与探索生之曲折,之跌宕,遇阻必摧,劈关夺隘,势不可挡之气魄吧。
风在颤抖,大地在颤抖,天空在颤抖,历史亦在颤抖,有一种力量,雷霆万钧,有一种力量,天摇地动,有一种力量,气拔山河,有一种力量,叫黄河!
来吧,亲,跟我走,咱们,去壶口!
晋城.印象(四)听,光阴
“吱呀——”光阴就从乔家大院的深宅里溜出来,在这里里外外的回廊,正门,拱门,偏门,檐角,门槛,低声呢喃,负手踱步,悠长悠长。
秋雨贴在老宅的脊梁,雨水顺着突起的檐角,跌近长长的青砖,湿濡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时光,亦湿润了一颗追寻光阴的心。
光阴里,走来,西北的汉子,晋商的传奇。家之业,国之业,“汇通天下”是怎样的一种气魄和胸怀。“信义为先,利取正道”如此之大智慧,试问今之天下,又有几人?
国破山河在,乔家大院在乱世之中坚守一份苍劲。后人总是免不得叹为观止,一个家族,一份祖业,一份完整,可是,站在这空荡的宅院深处,我看到的,分明是儒家文化之光辉,之传承,是它们保全了一份基业,成全了一个传奇。
商,自古与利勾结,可是,智慧豁达的人,却可以把它成就为一种文明和精神,儒商之精神,重信讲义,宽厚待人,大爱大善,利取正道,正是有了这些人之本性的光辉,才会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岁,独守一份安之宁吧。若说福祉,大抵这福祉,就是一种恪守不渝的精神,亦所谓神灵,或奇迹,延续后代万世之秋。
青砖青瓦有了呼吸,木石雕花有了脉搏,长檐房廊有了心跳,乔家大院就有了灵魂。
让一颗颗逐名,逐利的心,稍稍停歇一下吧,一点一点静下来,静下来,听一听,风里的秘密,一段一段,治家之道,做人之道,戒言警世,他们在乔家几百年历史的高强上,供案上,书房间,大堂里,长出手脚和灵魂,趟过时间之河,一辈辈,一代代,新生。
你听,有一个声音,力透一道道高墙,一座座宅门,一扇扇菱窗,一层层石阶,一节节时光,向一个名族呼唤,向一个世界呼唤。
晋城.印象(五)求佛
对于去五台山,我并没有太高的热情,虽然,他们都说,那是佛之圣地。可是,终究是沾了太多红尘的气味,佛亦就多了人气,而少了灵气吧。
比起西藏的佛,少了虔诚与灵魂,比起云岗的佛,少了无欲与豁达。
我总是一厢情愿的以为,佛乃净土,是天地之大智大慧,是一种通透,是一种参悟,是人生豁达之态度,佛是修为而非行为,佛是施与而非求取,又怎生需红尘的一拜再拜,一跪再跪。
古人求佛,是救灾救难,祈福保平安,心之纯善,无欲而为,今之人,又为何而求呢?求权,求贵,求财,求富,是佛菩萨越来越神通广大了,还是人之欲越来越沟壑难填了!
佛家说:既来之,则安之,那么就做个不求佛的弟子,看一看晋城这风光无限的名山之风景吧!山是风景,寺是风景,僧是风景,信男善女是风景,来往过客亦是风景,看雍容华贵之夫人,看气度不凡之官人,看大张旗鼓之敬香,看三五跪拜之叩首,倒也应了佛家之因缘之说。
佛之庙堂,众佛高坐,排排威严,装模作样成一种气场,香雾缭绕,世人皆低腰拱背,俯首贴耳,以为终有一天,可登极乐之仙界,思及此,世之庙堂千千万,世人之跪拜又岂是这单单这一种向佛折腰?
求佛,求佛,今世之人,又又几人,求得佛之慧智,求得佛之本心!
佛门静地,不该妄语,大慈大悲的佛祖,大抵,会宽宥我这个小女子的一派胡言吧。
下山的时候,落叶缤纷,西北的秋,瑟瑟,但见一只喜鹊,气闲若定的觅食,一点不害怕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大抵是因为这鸟也沾了这四季不断的香火之仙气不成?
五台山,来过,亦将走过,来无所求,走亦无。
哈哈!拍照的实在技术太烂,凑合配一下文字^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