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玄奘的肃成院

玄奘的肃成院

作者: 王赵民 | 来源:发表于2023-04-04 14:57 被阅读0次

    玄奘的肃成院

    王赵民

    犹如一张圈梁和扶手被漫长的岁月磨损已发毛的藤椅,背倚巍峨的玉华山,静静地置于山下的山坳里。每次来到这里,我都要驻足好长时间,凝视眼前的石窟讲经台天然弥勒佛等景物,仿佛找到了能够安放魂灵的地方,看见身材有些佝偻,但仍不失伟岸的玄奘法师,安静、自在地坐在垫着蒲团的藤椅上,一千多年来,一直以温和的目光注视着玉华川中来来往往的过客。

    玉华山下这个叫肃成院的山坳,高出川道约30多米,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崖顶顺一条小渠通往玉华山巅,沟底沿一条小溪从沟底收成一个细细的小口通向川道。如果不是沟口立有标志牌,你根本想不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沟里在裸露的石窟和覆盖着厚厚满满夯土层下,竟然藏着唐代的宫殿和佛寺,神秘的令人充满遐想。

    拾级而上至平台处,一座七八亩大的平地展现在眼前,看见山坳里的景色,疲惫的身心顿时来了精神。崖上油松郁郁葱葱,间或有阵阵松涛徐徐入耳。崖顶有一条缝隙直插下来,常年有水流下,雨季时就形成一条瀑布,如孙悟空的水帘洞一般充满了诱惑;弧形崖壁下,分布着大大小小15个石窟,分属唐、金、明三个朝代雕凿,历经千余年的风蚀雨淋,窟壁风化略显严重,但雕塑的羽状树形、站姿人形和立马依稀可辨,撩起历史神秘的面纱,我若有所思,嗅到了大唐博大精深的文化气息。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太宗李世民敕建玉华宫,在兰芝谷里营造了肃成殿。虽被俗称为“正宫”,却在恢弘的宫殿群之外,更在显赫雄伟的“五门”之外,不属于位置最显要的宫殿,倒像一位时刻警惕、忠于职守的哨兵日夜把守着宫殿。

    唐高宗李治于大唐永徽二年(652)“废宫为寺”,肃成殿变为肃成院,一字之差,显赫的大唐离宫变成了庄严肃穆的佛寺。再后来,就迎接到它的新主人——玄奘。

    大唐显庆四年(659)冬十一月,玄奘率领他的弟子,从京城长安来到这里,继续他的译经事业。“吾来玉华,本缘般若”,短短的八个字,道出了玄奘来玉华的缘由。“般若”指的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简称《大般若经》,是佛教法相宗的一部根本大典诠释“智慧到达彼岸”,被玄奘誉为“镇国之巨典、人天之大宝”。从显庆五年正月初一开始,到龙朔三年十月二十三日,玄奘“专事翻译,无弃寸阴,”“三更暂眠,五更复起”,终于完成煌煌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翻译工作。为此,玉华寺举行了隆重的请经与庆贺仪式。玄奘动情地说:“此经能在这里译出,这是天意。”还说“此经在西域,多秘而不传,而今译来,实非易也”!道出了他的欣喜之情。

    玄奘在玉华寺的最后四年多时间,共翻译佛经14部、682卷,占其平生翻译佛经75部、1335卷的一半以上。然而,没有一部是在肃成院完成的。皇帝历来是在皇宫里处理朝政,生活、娱乐与工作不分家,而玄奘法师却把生活与工作的场所分开,他的日常起居在肃成院,边学习、思考,边为翻译佛经做准备,忙碌的工作是在玉华殿、嘉寿殿、八桂亭、弘法台等地。

    麟德元年(664)二月初五夜半,就是在这个肃成院地方,玄奘法师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圆寂于此。临终前几日,他夜梦白莲花,大于食盘,光净鲜洁,又见“无量百千人众,其形伟大,皆服锦衣。又赍锦绮种种花宝,庄严法师所住房宇;以次渐庄,遍翻经院内外堂殿,乃至山林,并为宝饰花幡幢盖。又奏音乐,后见门外,无数宝舆,有百味饭食及诸香果药,并非人间之物。皆将来献上法师……”在反复出现的种种祥瑞中,玄奘慢慢地合上了眼睛“得生”了,涅槃成玉华山的一尊神仙!

    玄奘之后的玉华寺,失去了往昔的辉煌,慢慢地走向衰败。到一百多年后大诗人杜甫拜谒时,玉华寺已是“仓鼠窜古瓦”,破败的景象惨不忍睹。

    庆幸的是,历经一千多年,尽管是残砖破瓦,玉华寺肃成院遗址被保留了下来。这里成为凭吊、缅怀玄奘法师最重要的地方,出土了见证他生活的珍藏在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金刚石座以及珍藏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佛足印石等,还有无计其数的宫殿建筑构件和《留题玉华山诗》《游玉华山记》《前坊州太守盛公玉华宫题记》《玉华寺》等珍贵的诗碑造像。尤其是《佛迹造像残石》,刻于玄奘在玉华寺译经期间,其上的题记为玄奘本人书写,更觉弥足珍贵。虽然没有他的画像流传下来,但看到他那俊朗的字迹,就像看到了他本人一样,矗立在肃成院前,神情肃穆,频频地向朝拜他的众生招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玄奘的肃成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ds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