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头脑风暴新认知
老早,刚刚认识一个叫法“头脑风暴”,莫明觉得好厉害。这个头脑风暴是干啥的?反正也很不容易说清楚。最近学习东东枪的广告文案课,算是深度了解到头脑风暴到底是咋回事了。
维基百科上对头脑风暴的标准定义:
“头脑风暴法”,又称为“脑力激荡法”,是一种为激发创造力、强化思考力而设计出来的方法。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组人进行。参与者围在一起,随意将脑中和研讨主题有关的见解提出来,然后再将大家的见解重新分类整理。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提出的意见和见解多么可笑、荒谬,其他人都不得打断和批评,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
2012年1月30日,《纽约客》杂志上登出了一篇关于头脑风暴的文章,叫作《集体思考:头脑风暴神话》(《Groupthink: The Brainstorming Myth》),作者叫乔纳·莱勒(Jonah Lehrer)。文章里有一段话,大意是说,头脑风暴这个办法,背后其实有一个假想,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人们会因为害怕说出错误的想法,而导致根本就不说了。
头脑风暴的本意就是鼓励人们把不敢说的想法说出来,甚至是那些被认为很傻的想法全都说出来,所以它才要求成员互相之间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不管别人说得多傻,你都要鼓励,不许互相批判。每个人都尽情地发散,说出所有想到的东西。典型的头脑风暴就是结束之后,每个参与者都觉得自己非常骄傲地贡献了很多好想法。
原本“头脑风暴”这个工具设计的,是“先发散,再聚焦”的思路。
东东枪说,大家头脑风暴的过程,实际上是变成偷懒和推卸责任的好办法。因为很多时候,人们总会期待从别人那里得到灵感。
所以,头脑风暴就是一个创意工具,看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必须是有个主导者,对组织的人必须设立规矩。在大家所有的答案中,需要总结提炼。
要不然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
那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嘛,还真有。
东东枪说,我们可以用沙漏比喻。像沙漏我们先聚焦,然后再发散。你看沙漏,开始是上面多层,逐渐变少,慢慢,下面的层次越来越多。
我们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是,首先需要聚焦到核心的问题,核心的需求上面。等有了这个点,我们可以再发散出N种方法,来实现。
每个沙漏的上半部分都是聚焦,每一层都是不断收窄,从宽到窄。因为每一步都是过滤,都是选择,都是从众多可能性里选择一个可能的方式,接下来,沙漏的下半部分,又是个从窄变宽的过程。
这和医生治病是一样的,要先慢慢地望闻问切,排除错误选项,找到症结所在,接下来,再尝试各种药物和医疗方式,看看什么药方能够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