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旨在“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尽管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有其局限性,但与现阶段以再贷款工具补充流动性的方式相比,降准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此举旨在“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即: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运用定向降准获得的资金,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实施“债转股”项目,从而使债转股实施者能够参与公司治理,行使股东权利;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应将降准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通常所说的降准,是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鉴于此,人们普遍把“降准”理解为央行“放水”和刺激经济,把“升准”简单地理解为紧缩经济”;实际上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手段,既可以当做周期性工具来使用,也可以当做结构性工具来使用;既能用来逆周期地平滑经济波动,也可以用来应对经济金融的结构转型。
当然,使用存款准备金这种货币政策是有成本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是不能用于放贷或者其他投资用途的获得收益,这部分损失的收益通常称之为“机会成本”。目前中国央行为法定准备金支付的利息率仅为1.62%,远低于市场5.8%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第二,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强烈,会影响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比如,当央行意图通过下调利率来刺激经济时,高准备金率相对于低准备金率而言会更限制商业银行体系贷款创造存款的能力,从而弱化降息政策的扩张效果;
第三,商业银行会将存款准备金的成本转嫁至存款人和贷款人。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目标之一,因而上述机会成本商业银行一般会转嫁给存贷款人,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商业银行、借款人、贷款人的福利损失。
前些年,我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双顺差”以及“强制结售汇制”的政策,外汇占款成了基础货币创造的主要来源;而现阶段,由于经常项目顺差收窄以及资本外流的影响,基础货币创造的外汇占款渠道出现了结构性收缩。所以,央行的降准,应被理解为结构性举措,而非简单的短期逆周期调控行为。
目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处于较高水平,无论是对比国外还是历史情况;所以之前央行更多的是创造一系列再贷款工具来弥补外汇占款收缩所产生的基础货币不足,比如短期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等。这就造成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虚胖和扭曲——高额的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资产,堆积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再贷款是商业银行对央行的负债,形成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持有。
图1:外汇占款与央行再贷款在基础货币增量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上述情况,一方面维持着较高的准备金率,另一边通过央行再贷款来投放基础货币,很容易造成货币政策的“扭曲”。这种扭曲降低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并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具体有二:
第一,之前存款准备金率为17%和15%,这样商业银行需要在中央银行存放总规模约为24万亿元的资金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从这部分资金中得到的回报率仅为1.62%;
第二,为了弥补外汇占款收缩所产生的基础货币不足,央行要通过一系列再贷款工具来向商业银行释放流动性;商业银行为这部分再贷款工具支付的利率较高,比如:一年期MLF的利率水平为3.3%,PSL的利率为2.75%,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高出1.13-1.68个百分点。
对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存款准备金居高不下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再贷款工具又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除此之外,货币政策的“扭曲”还增加了以下几种成本:
第一,央行再进行再贷款操作时,无法准确得知各银行的资金需求。所以只能利用不完全信息下的粗略计算,甚至简单沿用历史比例等等;
第二,较高的再贷款利率会系统性地抬升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目前,再贷款利率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信贷定价的加成基础;
第三,再贷款的额度优先分配给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小银行获得再贷款额度的难度较大。所以,优先获得再贷款额度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把资金转移给小银行,这一条资金流动链条无疑提升了资金使用成本并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就经济金融效率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由于央行的再贷款工具的。所以,央行最近开始直接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补充流动性,减少使用抵押补充贷款和中期借贷便利等央行再贷款工具,此举一来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和金融效率,而来可以减少社会福利无谓损失,三来也有助于系统性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