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去县教育局办事,去时因时间紧,坐的出租。回来时,十点多点,决定步行,顺便看看街景。
路过电信大楼时,想起久违的邮政报刊门市部。向南一拐,到了比邻的邮政大楼,楼下的原先两间的邮政报刊门市部不见了,只剩一间挂着刻章的招牌。问了一下,原来生意清淡,关门了。
【好文上热门】消失的邮政报刊门市部最近一次去邮政报刊门市部应该是今年的夏季,当时翻看了《清明》、《小说月报》、《收获》、《人民文学》等文学期刊,也没有购买。进出报刊门市部的大都是老年人,买些晚报之类的,很冷清。
邮政报刊门市部应该开始于七十年代末,已经有四十来年的历史了。最火时间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时候看杂志和报纸是学生们的最爱。记得上初中、高中时喜欢的杂志是《辽宁青年》(32开本)、《中学生数理化》、《作文通讯》,报纸是《语文报》。社会练武之风兴起时,有段时间购买了《武当》、《武林》、《气功与科学》,对上面的武功套路迷信的很,幻想有一天练成大侠。
报刊门市部开始不是开架售书,让营业员给你拿过来看,每次一本营业员一般不愿多拿,需要很快决定是不是购买,营业员们往往是不耐烦的。老电影《瞧着一家子》里有刻画,顾客(陈强饰演)要一本有关电子的书,营业员(刘晓庆饰演)给了他一本《计划生育》,让陈强大发其火,后来另一营业员(方舒饰演),热情接待,才平息了纠纷,好说话的营业员我是没碰到过。
说到电影,不得不提《大众电影》杂志,当时“百花奖”的选票是随杂志发放的,有选票的那期往往脱销,人们争相购买、积极投票,那时的投票群众基础很好,记得有一次与父亲意见不一,又去买了一本,各投各的。现在收藏的《大众电影》有选票的凤毛麟角,选票基本都裁剪下寄出了。想起当年最爱的明星是李秀明、龚雪,李秀明与唐国强演《孔雀公主》时,唐国强是标准的“小鲜肉”时称“奶油小生”;张铁林出演《大桥下面》时,正是风华正茂,当然也很青涩;李秀明演《今夜星光灿烂》恰如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大众电影》里的剧照常常百看不厌,是追星的必备。
后来迷上了小说,为此也耽误了学习。喜欢到报刊门市部购买文学期刊有:《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界》、《人民文学》、《花城》、《十月》、《芙蓉》、《海峡》等。《大家》的开本很大,黑白封面,喜欢看里面的先锋小说;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在《小说界》看的连载,连带卫慧的小说;购买《海峡》因为爱读里面孙绍振的专栏,幽默风趣,后来停刊了。《杂文报》的合订本也是在报刊门市部购买的,模仿上面的文章写些杂文。
参加工作后,有了工资订了几份杂志和报纸,但报刊门市部也是常常去看看,有兴趣的买上几本。后来上网方便了,购了汉王电纸书,杂志购买的越来越少,报刊门市部只是偶尔逛逛。
早些年邮政报刊亭因影响市容全部拆了,县里还有邮政报刊门市部可以购买杂志和报纸,坚持到如今,也不行了。曾几何邮政报刊是市民获取消费信息、各种资讯和文学阅读的一个主要渠道,如今只能成了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了。现如今手机阅读成了主流,邮政报刊门市部如昨日黄花,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还好,虽然邮政报刊门市部没了,网络平台可以订到各种期刊,还打折扣。有的平台还提供期刊和报纸的免费阅读,比过去方便多了。
无可奈何,邮政报刊门市部没了,还好喜欢阅读的热情一如从前。
# 简书北京公会助力,好文上热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