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洪镇洙的命运开始发生了转变,在他100天读了33本书,一年读100本专业书之后,终于终于发生了转变。而这一切的集中体现,是他开始在公司讲课了!这是一年前他的同事们绝对不能想象的事,那个“差等生”竟然在那么多优秀员工前面讲课?!而且讲的不错?!是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变化?没错,答案是读书。但他仅仅只是读书了吗?
不,他还做了另外几件事:
一是他开始讲课了
他开始在公司讲授专业课,准备教义,现场问答,每个环节都是一次自我挑战和提升。
二他开始给书的作者写信
他开始给自己感兴趣的书的作者写信,或者给那些他对于书中观点抱有一些不同意见的作者写信。而写信,又是一个对自己观点回炉再造,对书中观点仔细把握的机会,每一封信都是一次自我挑战和提升。
是的,从这两件事你不难看出,如果把他前期读的那么多书成为是“输入”的话,讲课和写信就是很明显的“输出”。而输入输出,是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人生之路想上坡,这两样缺一不可。
这让我想到自己的两个例子。
一是正面例子
那是在我初中高中阶段,每次老师讲课后,都会有同学来找我讨论问题。特别是老师讲了很难的题目以后,很多同学不懂但又不敢问老师,怕受压力,而我又从来对大家的问题来者不拒,所以大家都来找我。通常一道题,我至少要给5个人讲。这样表面上,讨论问题和给同学们讲课是占用了我个人的学习时间,但实际上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而下滑,反倒是一直遥遥领先。老师同学对我学习的评价是:基础扎实,以不变应万变。我曾一度以这样的评论自豪。
为什么我基础扎实呢?因为我不光听老师讲“输入”了,我还面向那么多同学讲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次“输出”。我把上课听来的和我自己琢磨的结合在一起,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讲给同学听。有时候他们听不懂,我还会琢磨用什么方式表达他们更容易懂。这样回炉再造再输出的过程,让我对所学知识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而我想尽办法转变讲法让他人接受,让我又在创新方面得到了很多训练。这样久而久之,我成绩不好都难。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发生在我身上的输入输出紧密结合的正面例子。
二是反面例子
工作后,我有幸和一位业内顶级技术专家一起工作。这位专家非常平易近人,也很愿意把他所学教授给我们。由于跨专业,我们项目成员几乎都是从0开始进入这个知识领域。我们学习的很认真,专家也同样的内容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了很多遍。但是一年以后发现,大家都还只是停留在,听能听懂,但面对问题,仍不知道从何下手。甚至偶尔想运用一下专家讲的知识,却发现自己听了那么多次的基础内容,仍然是一知半解,拿不准。项目也因此一直进展缓慢。非常可惜。
现在看来,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只听讲“输入”了,而没有实际的去“输出”。哪怕是给其他人讲也没有讲过。我们只是像海绵一样一味的吸水,遇到太阳,水被蒸发,然后又成了一块空海绵,下次继续吸水,继续被蒸干,没有留下任何有意义的东西。
如果我们当时,哪怕只是每个月写一次研究报告书,把专家教授的核心内容整理出来,那一年后的我们,即使没成为专家,但也都至少在这个行业里入门了。这就是只“输入”,欠“输出”的,非常现实的反面例子。
综上,读书如果只读,那会有一点效果,但并不会有你期待的那么大。所以这本书叫做《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会读书,就是要读并且用。光读不用,那必将向孔乙己一样,满腹墨水却最终被一事无成淹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