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小时候说起吧。我家住在小城镇,从小被灌输节俭为生活之本,外加父母文化有限,只知道这前半句话:牙疼不是病。所以,我没有被教导使用正确的刷牙方式,也对牙齿的一切无半点有用的知识,危害牙齿的习惯倒是有不少。
我记得我有一颗大牙从烂了一个小洞到全部烂掉,将它补上的可能性为零的经过。发生在初中,第一次发现这颗大牙中间烂了一个小洞,我一点也记不得烂掉的原因,更可笑的是,我知道长蛀牙是因为牙齿被虫吃掉了,这是家里的老人告诉我的,我的母亲也如是说。
那时候,我就认为看牙是花很多很多钱的,到底是多少钱才叫很多呢?从我陪同堂弟去一家小诊所治牙,我的叔叔和医生商量价钱时,那个不小的数目给我留下治牙非常贵的记忆。
当这颗大牙烂掉的那一刻,到它经常塞进零星饭菜时,我也不知道要将堵住的洞口清理干净,于是它疼起来,里面长出粉红色的肉。我必须如实描述,毫无渲染的说出实情,一点也不担心这样写会使人感到不快。那颗烂掉的牙好像本能的保护自己,因为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它长出肉来。
牙疼起来,我都没和母亲提及,默默的忍耐。也当成青春期的叛逆吧,虽然很傻气。于是,这颗牙洞越烂越大,肉也随之填满。直到我已经升上高中后,这颗牙突然疼起来,达到难以忍受的地步。我和母亲说,我有一颗牙坏了。隔天她抽空带我去一家她自认为“信价比”很高的私人诊所,她说是同村的一个亲戚开的,医生退休了,在家里办公。
我还记得,那天我和母亲到这位亲戚家里看牙的一些事。客厅里摆着一张据亲戚说是刚购置的牙科床,牙医亲戚是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记得他的手会不受控制的轻微颤抖,因为是自己第一次躺牙科床看牙,引起我担心的事情,回想时都会记忆犹新。我多少能给一点肯定,他曾是一位认真负责的牙医,只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在某些个人原则上会越走越远。经验告诉他,安慰患者有助于自己顺利开展工作,他把吱吱作响的正在转动的牙钻放进我的嘴里,张得老大的嘴挂在十分紧绷的脸部肌肉上,外加双眉紧锁一副痛苦的表情。他停下机器安慰我说放轻松些。
然而整个过程,我无法自拔的处在害怕中,对启动着的牙钻保持十二分的警觉。漫长的时间如龟速般一点点挪动,最终还是除了这颗烂一个洞的牙齿外,另有两颗需要补上。亲戚医生放下工具,举起右手推了推眼镜,开口和我母亲说,他这里没有治疗这颗牙齿的什么什么(我们听不懂)药,必须去医院治疗,治一次就可以了,然后再来我这里补上,问题不大的那两个小的,我补上了。我的母亲边说感谢边问价钱,亲戚医生说一个数:一颗十块。刚从牙科床起身坐起的我听到这个数字,深感吃惊又小小的窃喜。后来,我在家附近的医院涂上药,隔了几天去亲戚医生那补上。在这段中讲述的小诊所治牙的过程,将在后面谈到,小诊所治牙的负面影响。
也许这颗大牙从长肉的那一刻起,注定要“肉化”,全部烂掉只剩下红色的牙肉。没过两年,它的中心完全烂掉了,像一栋房子的最重要的支撑部位倒下,只剩下薄薄的一层墙壁,距离整栋倒塌已不远。让我还庆幸的是,大学毕业后,它才熬到头。
如果你认为人随着年龄增长,爱护牙齿的知识也会随之增加一些,那你将大错特错。一边是无知的习性根深蒂固,另一边是利于生存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悔改,在两边冲突之下,我选择后者。于是我行走于治牙的路上,感慨过去对牙齿的忽视造成永久性的缺失,也不得不从现在做起,学习与实践每条护牙知识。
这颗烂掉的大牙已经从我的世界中彻底的消失,是永恒性的。它的离开并不是没有留下一点儿意义,我以治疗它作为了解护牙知识的起点。还因此,遇上一个专业又人好的牙科医生。
目前,我正在进行的治牙过程包括:拔牙、待种植牙、补牙、拔智齿。在这期间,关于对牙齿的认识和护牙的知识,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
-正确刷牙方式:竖着刷
刷牙是护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遭到忽视的。
治牙前,医生建议我先做一次洗牙,目的是后期治疗减少甚至避免细菌感染。说起来羞愧,这是俺第一次在医院洗牙。在洗牙时,就发现不少问题。其一,刷牙方式不正确,有好几个牙齿被刷坏咯。医生边给我洗牙边问: 你以后洗牙不要横着刷,要顺着刷。我连忙眨眼睛,医生一看就知道,我刷牙是横着刷的。牙被刷坏了,洗牙时,上下两排牙都感到酸酸的不舒服。其二,医生洗的过程就发现,有两个蛀牙需要修补,并给我指明。
虽然,帮忙洗牙的医生说有好几个牙被刷坏了,可是,到治牙前拍片,那几颗坏牙在片上并不明显。所以,我在没有听明白洗牙医生的话的前提下,将这件事看作医生意思可能是那两颗明显的蛀牙。当治牙步骤进行到补牙时,牙科医生才发现有七颗牙齿之间的缝隙被刷出了一个个小洞。那时我躺着牙科床上欲哭无泪。这再次验证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注定其命运的真理。
-饭后的牙齿护理:饭后漱口或使用冲牙器、使用牙线
在治牙期间,发生一件受幸运女神眷顾的事情:医院举行种植牙的讲座,提早去参加能领取洗牙和种植牙的优惠券。我和我的另一个同是治牙的伙伴赶个大清早的去排队,于第三四名在签到簿上签下大名。这场讲座由医院口腔科的主任开课,内容包括种植牙的一些知识外,要数讲解牙周炎的问题最让我印象深刻。
关于牙周炎,主任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对牙齿清洁不到位,导致细菌残留在牙齿缝隙中形成有颜色的牙结石,久而久之会出现刷牙时牙出血现象,到医院一看,是牙周炎。最让我感到心惊的是,主任说:牙周炎是不可治愈的,只能通过定期洗牙的方式缓解和阻止细菌扩散引发牙齿脱落。
归根到底,这是一件能通过改变习惯避免牙齿疾病的小事情,可是对牙齿的重视程度总将其认为不会致命而掉以轻心,最终给自己找来麻烦。
护理的习惯无非包括:饭后漱口或使用冲牙器、使用牙线。漱口的动作很简单,此举能清掉大部分的残留饭菜。冲牙器在某宝上就能购置一台,其目的是使用速度极快的水流清洁隐藏在牙齿之间衔接处位置的小小残余。如果医生建议你的牙齿应使用冲牙器,或者你的经济条件允许也高度意识到牙齿的重要性非使用不可,大多数人可以选择漱口多几遍,然后使用牙线。我不由得感慨,牙线真是个好发明!它能清理牙齿缝隙中塞进的肉和菜,不会像牙签一样伤害牙齿。真的要把牙签作为清洁牙齿的方式给淘汰掉,甚至那些上档次的饭店给客人提供的是牙线而不是牙签。
我这个上了年纪的人,在前年才开始使用牙线。有次和朋友聚餐,其中有位朋友她饭后用牙线,小心翼翼的用手遮挡。见她这样举动的人,会误以为她塞牙的厉害,正用牙签扣呢。而坐在她身旁的我,心里暗暗称赞。
-看牙去医院还是诊所?
医院和牙科诊所都是看牙的地方,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之处呢?
我在文章前面提到,我最早的烂掉的牙齿是在亲戚开的小诊所处理的。从描述中能看出诊所具备的看牙实力十分有限,并且使用的填充材料,在我目前看牙的这家医院的专业医生所作的判断,是非常差的材料。医生本人的专业度和职业操守也比较低一些,因为如果对蛀牙的清理不全面干净,使用的填充材料密度不够,细菌会残留在补上的牙齿里面继续繁殖,直到危及牙神经导致其发炎。
可是在大医院就能做到完美么?
答案:不一定。有这样的一个事件不得不在这里提及。和我一样正在治牙路上的伙伴,他的牙齿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做了根管治疗,并补了牙。然而,这颗牙齿没到两年就发炎了。原因实在令人感到震惊,和气愤。目前治牙的医生小心翼翼的将填充物去除,竟然发现有一小团棉球塞在里面,是它引起发炎。这个事件可以算是医疗事故吧,我提议收集材料控告该医生。可是我的伙伴问我一个问题:你如何拿出证据证明这颗牙齿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做过治疗?这个问题把我噎回去了,只能吃下哑巴亏。
以上这两个例子较常人看来是有些典型的,多数情况下遇到的并不多,尤其是后一个例子。目前的治牙医生十分肯定一件事:小诊所做工粗糙后患无穷,如果要选择诊所治牙建议选择大诊所,例如开在写字楼里的牙科诊所,可在价格上并不优于医院。
总结看牙路上的这些事情,其经验观点是:条件好些的话,去医院治牙,并选择一位负责人的专业医生,这是治牙的最大保障。
-拔掉危害邻边牙齿的智齿
年纪大了还能长出牙齿来,似乎是件好事情。可事实上,长出的这颗牙齿并非有利于整个牙齿团队。我的左下边也长出一颗智齿,但它没能好好争气长好一些,顶住了邻近的大牙,并形成一个深凹,饭菜啥的都往里掉。在我未意识到护牙的重要性前,那个凹槽整天塞着残渣,在四周形成了细菌群,慢慢的腐蚀着临近的那颗好牙。
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拔拔拔。
用医生的原话说:它没什么用,里面塞东西会弄坏其他牙,趁早拔了。
-牙膏的不同成分具有的不同功效
最后,我还想分享一点关于牙膏的成分和其对应的功效。当一个人的注意点集中于某件事后,会有泛化现象吧。某天中午,我看新闻时偶然遇见有一档节目的话题正是关于危害牙齿的那些牙膏里包含的成分。于是我边看边做了记录。
如果牙膏含有这些成分,切勿购买,包含有:月桂基硫酸钾、三氯生、燃料剂、过氧化氢、水合氧化硅。
不同牙膏成分的功效不同:防蛀买含氟的、过敏选择硝酸钾、去除牙垢用柠檬酸盐、美白则是选择含有有机硅。
一句话收尾,这句话用在哪都恰当:时间就是金钱,治牙也一样,越久越贵。
新做的公众号,欢迎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