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琅琅的感觉,终于再一次领略了。整个上午,沉浸在经典诵读的童声里,感受美也享受美!
从高中到小学,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诗歌之美,美在音韵。牙牙学语的孩童,壮志未酬的青年,朝气蓬勃的少年,只要手捧经典,便有了书卷气。在一首首传唱至今的经典中,我们寻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领略文学经典的无尽魅力,品味滔滔历史长河中的沧桑与辉煌,更是在神游祖国广袤山河万里路……
喜欢经典,在抑扬顿挫里散发的是汉语张扬与收敛的美,这是一种大气宁静的力量。正如我们每次听到它,便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子,后背一阵一阵的战栗。我想起曾经那些与经典诵读有关的日子,语文老师的拿手好戏。小朋友的诵读朗朗上口,我们习惯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的这些有节奏感的诗文衬托稚嫩的童声,辅之以摇头晃脑的身体语言,仿佛一下子穿越时空,又到了聆听圣贤的时光……少年则要诵读气势,抑扬顿挫的声调,辅之以身体语言,常选用《少年中国说》《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等气势宏大的篇目,每次读来,便觉热血沸腾……小学生更多注重形式的设计。若到了初中生、高中生这些青年的诵读,则更是侧重朗诵水平,音律、气韵、平仄……那些意蕴流长的经典篇章听来更是余味悠远,如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还可以是气壮山河的岳飞的《满江红》,这些纯诗词在岁月洗涤中成为经典篇目是因为诗词芳华流传千古,声声入耳,句句走心。当我在现场聆听四中少年豪气冲天的《将进酒》时,身着长衫、头戴帽冠的少年颇有英才之风,少年李白的形象呼之欲出,后排吟唱的少女们个个娉娉婷婷,汉服古装在诗词的衬托下,仿佛带我们穿越回那个盛唐繁华的岁月。是诗酒年华的美好,更是诗词歌赋赠予的暂短回归。诗歌,诗歌,诗言志歌咏怀,原本诗作就是用来唱和的。吟唱的美妙在于文学与音乐的巧妙融合,视觉美美在身体语言对于古人的模仿,举手投足古风自然,听觉美则是语言带来的享受。一中孩子的《满江红》领诵的几个孩子实在太优秀了,许是年龄大了,孩子们对诗歌的朗诵已不是简单诵读,因为对于诗词所表达的家国情怀有所领悟,所以更懂得表达,带感情的诵读更有意境,恍若每个人都是岳飞,每个人都在战场厮杀,一词一句皆满含斗志,聆听处潸然落泪,感动满怀。
不管是哪种诵读形式,舞台剧、情景剧、朗诵……每个代表队都力求完美,也根据各校特色贴合实际,如倪家营红军小学,他们就牢牢把住红色阵地,以红西路军征战临泽为背景,引出今日之少年,红色与经典完美融合;板桥镇中心小学,地大物博,视频背景中的采摘乐园都是亮点;还有些校园,总有个灵魂人物存在,都是大同小异的《盛世中国》,但因为一两个孩子超强的表现力或感染力,高低之分一下就可以呈现出来。大家惯用的背景音乐《我爱你中国》响彻全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口号不约而同的渗透其中,萦绕耳畔的是孩子们铿锵有力、激昂充沛的诵读之声,除了陶醉,无可比拟。这次比赛,丫头和侄子都是诵读者之一,有幸在现场遇见孩子们,听丫头领诵,一边录制一边也捏了一把汗,着实怕她出错,好在一切顺利。她也颇有我的风采,气势足,气场强,愿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侄子是舞台剧的群演,身穿汉服摇头晃脑的样子,甚是可爱!对他们而言,这不过是一次上台展示的机会,对我来说,这就是他们受诗词经典熏陶最佳的机会!
读,宜早不宜迟。牙牙学语时,若辅以经典之声,孩提时代便能爱上读书,当一个孩子开始手捧书卷的时候,教育就自然生发了。学校里更不能丢掉经典诵读,朗朗书声不仅仅是课文读物,更多是经典诵读的声音,声声入耳,才能句句走心。多希望我们的孩子出口成章,相信,会有那么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