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出版社专访《三十六骑》作者念远怀人
《三十六骑》书中高度符合史实的事件、历史人物,让人恍惚间进入历史漩涡,投笔从戎的班超不再是历史课本上严肃的古人,而是英俊潇洒武功高强的谋略策士,诸子百家也拥有了特殊加成技能, 犹如电影脚本般跃于纸上。
这种融入高度写实性又具魔幻效果的设定,彷佛真实历史场景乱入武功高强的特种部队。 这次邀请到念远怀人老师谈谈这本书的创作。
1. 老师身为一个编辑,在写作上会特别在意哪些细节吗? 有没有什么职业病会影响写作习惯?
跟众多的网络文本相比,肯定语病和错别字少许多吧。 (一笑。 )还有就是用词会避免一些熟词,结果就有读者投诉说,阅读起来要查字典,动用谷歌百度...... 当然,这些都是不自觉的,所以更像职业病使然。 或因如此,使《三十六骑》在类型文学里,更有文人气吧。
2. 美术专业的背景会让老师特别想要呈现故事的画面感吗?
这是潜移默化的,学画的经历,或使我对画面比较敏感,构思情节时,往往是画面先出现,然后才是考虑词句怎么写。 有时候会被脑子里出现的一个画面碎片感动,就因此加一段情节将其展现出来。
3. 《三十六骑》书中众多人物设定是如何想象出来的? 有特别喜欢哪个角色吗?
得要承认,这是我第一次写长篇小说,经验生涩,许多人物真的是在写作中自己生长丰满起来的。 我在第一主角班超身上花了大力气,希望他更复杂,有个哲学(文化)人格,跳出复仇、家国的驱动模式,但成不成功就不是我能评说的了(很可能吃力不讨好)。 反倒是我不太费力虚构的诸子百家里的「盗家」柳盆子、「剑家」少年风廉,还有夜郎女花寡妇,很有拥趸。 真要说偏爱,可能就是仙奴了,因为她的原型,包括这个名字,是我养了十二年的一只蓝眼白猫。
4. 《三十六骑》庞大世界观是怎么构想出来的? 规则又是怎么订的呢?
《三十六骑》的世界观其实就在那里。 我在做的就是复原汉代的迷人的精神世界。 那时诸子遗风犹在,游侠风骨磊落,佛教传入西域,而《山海经》、《白虎通义》这些神秘主义建构也在那时编辑大成,画像石这些考古遗存里,也透露着以西王母为中心(伏羲女娲只分列祂的两边)的民间崇拜...... 我本身就是一个神话迷(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所以才凭着自己的解读,建构了书里有些神秘的昆仑山神国,及史家(天官)传承。
我的想象和建构都是有来历的。 其实想象力是历史研究的一种能力,你们看甲骨文研究大家王国维、郭沫若、陈梦家...... 他们都是很好的诗人,诗人的想象力成就了他们的研究。
5. 老师的写作风格偏魔幻写实,又带有电影脚本般的动感,写作风格有被哪部电玩游戏或电影影响吗?
我肯定受了很多电影叙事的影响。 现在最大的叙事文体或许已经不是文字了。 我不是个电玩迷,但我承认我在《三十六骑》里放入了「过关升级」式的游戏结构。 风格上吗,我很喜欢《魔戒》(指环王)电影三部曲,或许受了影响? 其实我更想说,我受《荷马史诗》的影响不小。
6. 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老师感觉现代社会、政治环境跟历史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相似的是人心和欲望吧,现代社会和前现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表达方式差别很大。 我们不可能完全重现一个古代语境,而古人那些一语不合就自杀明志的风骨,现代人也很难理解。 所以我们多少都在用现代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塑造古人,如此也是一种今古对话吧。
7. 老师身为资深历史迷,哪一段历史情结是最吸引你的?
历史我读的杂,不似专家有自己专精的领域。 我好奇的几个历史阶段,都是文化碰撞期,比如轴心时代的春秋,汉代的东西交汇,清末的古今之辩。
8. 有推荐的历史小说吗?
坦白说,我的阅读,小说只占很小的部分,更多的是人文领域的专著或非虚构作品。 如果非要推荐一本历史小说,我推荐一本给我新奇感受的《米与盐的年代》(The years or rice and salt),不知台湾有没有翻译引进。 这是个「反事实」的历史小说,作者金·斯坦利·罗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是个历史学者,却又是个获过雨果奖、星云奖的科幻名家,只有这样重迭的身份,才能写出这样的小说。 他设想在十四世纪,欧洲文明被那场鼠疫完全摧毁了,那这个世界会如何演变? 于是有三个灵魂:一个强力的人格、一个温和的人格、一个博学善思的人格,不停地在世界各地轮回转世,体会着基督教文明缺席的世界里不同文化地域的生活和冲突,如此演进了六百五十年,来到了当代...... 这是本很烧脑的小说,有一定的知识门坎,但看进去了真的很精彩炫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