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叶浮生
“隆中对”、“借东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在《三国演义》所构造的三国世界中,诸葛亮无疑是最亮眼的一颗明星,他长袖善舞,帮助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神机妙算,率领蜀军一次次化险为夷,他的退场犹如将星陨落,以至于他一死,《三国演义》的后二十回竟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所以,以“毒舌”著称的鲁迅先生嗤之一笑:“孔明之智近乎于妖!”
作者罗贯中好生冤枉!其实早在明朝之前的唐宋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已经渐渐地神化,不仅位于蜀中的诸葛武侯祠香火鼎盛,前去观摩参拜的普通百姓众多;各级各层的文人墨客更是豪不吝惜自己的称赞,写成一篇篇优秀的诗作,来表达对诸葛亮的叹惋之情。这其中发表感慨最多的当属唐朝大诗人杜甫。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彼时杜甫刚刚落住草堂,对周遭景物甚是好奇,于是到处游玩,无意间发现在锦官城外的森森柏树林中,赫然就是鼎鼎大名的武侯祠,那里环境情有雅致,根本看不到三国狼烟,岁月疏忽几百年间,物是人非,但是诸葛武侯的精神却萦绕四周久久不散,杜甫联想到天下英雄多是壮志难酬,不禁潸然泪下。
时隔六年,杜甫与友人同游三峡沿线,再次造访武侯祠,这一次的他,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钦佩和仰慕,一开口就是一番盛赞。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首诗中,杜甫十分肯定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计策,他还认为其理政才能和商朝名相伊尹、西周姜子牙难分伯仲,而阵前指挥更是比汉初的萧何和曹参都更胜一筹,对于一直以来都塑造着艰苦卓绝、实事求是形象的“诗圣”来说,让他花这么大工夫全力夸赞的人,应该也就孔明这一位了。
在这之后,杜甫还曾写过称颂诸葛亮军事谋略的五言绝句《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也写过让别人学习武侯品质的七言绝句《上卿翁请修武侯》,“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在少陵野老的眼里,谪仙是李白,神明大概就是诸葛亮了吧。
遥想当年,刘备临危托孤,孔明不得已承担起匡扶汉室的重任,内无贤臣良主,外皆虎豹豺狼,作为蜀汉的丞相,少主的相父,他呕心沥血,生怕有负刘备的知遇之恩,待到蜀汉政权稍稍安定,孔明开始筹谋北伐中原,一出岐山之前,他写下著名的《前出师表》,谆谆教导,字字血泪,读来令人惆怅痛惜,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在读过之后,也不免内心生出几分感慨来。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一辈子都在梦想着能够收复失地,然而一辈子都事与愿违,他甚至连像诸葛亮一样率军北伐的机会都没有,年少时曾意气风发自诩为万里长城,然而此刻家国未复,双鬓已然斑白,统一山河转眼便成空谈。虽然《出师表》名不虚传,但是古人今人都没有北伐成功却是不争的事实,两个时空,却是同一种遗憾,在怀古之中,这种情绪被渲染得更加浓稠了。
待到南宋国破,山河飘零,那个誓要“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风骨诗人文天祥,也不禁遥思起诸葛亮为刘备献上隆中计策时的雄姿英发。
《有感》(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彼时,诗人已是亡国之奴,在凄风苦雨的南国饱受牢狱之苦,空有万般思念,但是已经和自己的妻子亲人多年未见,心中苦闷无处抒发。尤其是当他想到,和诸葛亮一样的忠魂最终都含恨而逝,他的内心更是涌上无奈和惆怅,想他文天祥也曾在南宋朝廷有所作为,也是忠君爱国之人,但是正当大厦倾覆,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却是半点儿力都使不上,这无疑是对他内心最大的打击。
冰心说她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当看到诸葛亮去世,大哭了一场,便放下书没再读,这种感受,我想凡是热爱这部名著的人都深有体会,诸葛亮是书中的精魂所在,跟着他,仿佛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样的形象着实太迷人了。
但一些爱好考据的读者们,也不免去对照正史来给诸葛亮一个历史还原,说他军事谋略其实很差,尤其体现在他六出祁山没有尺寸功劳,却消耗了蜀汉大量的国力,还说他凡事亲力亲为,不善用人,没有为蜀汉培养好后生晚辈,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终究不是神明。
我们真正应该意识到的是,诸葛亮的名垂后世,不是他多么的厉害,而是他这么厉害也终究没能逃脱命运的桎梏,一个天才如果不能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即使三十六门绝技傍身也难以取得更大的成就。能让古人奋力“吹”的,并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孔明,而是那个无奈无力的孔明。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