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信我【咨询】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柠檬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搞笑视频,内容是:
博主的妈妈提起自家附近的一个店铺,她坚持说那个店铺叫“山东特产”。
而爸爸则说叫“山东海产”,妈妈不相信,两个人为此争吵,后来她还要跟爸爸打赌,总之就是笃信自己才是正确的。
最后大半夜出门去看那家店,结果是爸爸赢了。
这样的场景其实挺常见的,我们对于自己的记忆总是深信不疑,但又总存在这种“记错”了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柠檬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事。
首先我们要知道,记忆并不是对我们所经历的事的客观还原,我们自身也会对记忆进行选择和加工。
所以美国心理学家E.F.Loftus说:
人类记忆并不仅是对人所经历的事件的总结,也是对他们曾经思考过、被告知过以及他们所相信的事件的总和。
根据这个定义,就可以看出来,我们自身和他人都是很容易篡改或重构我们的记忆的。
电影《误杀》中就有这样的情节:
男主为了洗脱家人的嫌疑,采用各种暗示的手法让其他人相信,在被害人被害的那天他们一家人都在外地,不具备作案时间。
而被他暗示的人,在被警方询问时,他们很自然的就按照男主所设想的那样去回答。
即便是给他们绑上测谎仪,也测不出来他们在撒谎,因为他们真的相信由男主为他们篡改过的记忆,认为自己说的是真话。
这种操作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可行的,因为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了解和认知并不是通过亲身经历,而是透过他人的告知,如果别人有意识的想给你洗脑,那你可能会无意中落入这种陷阱。
比如我曾有个来访者,他对他母亲有一种非常矛盾的感情:
理智上告诉他,他的母亲很爱他,为他做了很多事,但是情感上他并没有真的感受到,他很痛苦,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事实上,他所谓理智上的判断是被他母亲影响的。
他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母亲每个月来看一次,每次来母亲都会告诉他自己为他做了多少、付出了多少,他听得多了,脑海里就随着他母亲的描述自动想象构造出一些画面,然后慢慢地他把构造出来的画面当做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事。
而他情感上或者说潜意识里告诉他,他并没有看到,也没有感受到那样的母爱。
除了他人会篡改我们的记忆,我们自身也会。
主观重构记忆,往往与我们自身的需要有关,有些时候我们是为了提升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比如很多人都做过“事后诸葛亮”,也就是在事情发生以后,我们会觉得自己在事前就已经预料到这样的走向和结果。
你信誓旦旦的重现当时的场景,但它可能是你想象出来的。再比如跟别人发生争执后,我们坚持自己是无辜的一方,在跟他人转述这件事时,也多数是说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哪怕自己有做错的地方,对方也有做对的地方,但我们就是“想不起来”。
还有些时候,我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再重复受伤。
有些人经历过非常痛苦的事情,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会选择性的遗忘某些事,或者用期望中的场景去替换那些痛苦的回忆,这些都是自我保护的手段。
记忆是一件很神奇的东西,它可能塑造了我们是谁,但它也是由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相信的自我而构成的,那你的记忆塑造了什么样的你呢?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记忆的实验,可以微信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柠檬心理课堂】,后台回复关键词【记忆实验】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