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奇峰的心理课03

曾奇峰的心理课03

作者: eleven_echo | 来源:发表于2022-12-31 21:48 被阅读0次

关系:从负担变滋养

现代精神分析则认为,人活着最根本的动力,是建立和维持跟他人的关系。

催眠大师艾瑞克森有句名言:要不顾一切保护来访者的面子。

远了,要通过抱怨把你拉近一点;近了,要通过攻击把你推开一点。只有人格不独立、个人边界不清楚,以及把自己的能力外包给了他人的人才会这样做。拥有独立人格的人的态度是:你离我近还是远,跟我无关。

如果是人格层面的轻度的问题,通过学习、交友等方式是可以有所改善的。

第一,我们没有获得别人的允许去评估别人的人格,这是对别人的攻击。

第二,有可能我们没办法评价自己的人格,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人格方面的问题,所以就把目光投注到对方身上,这样能够缓解自己看到自己不足时的痛苦。我个人强烈反对在日常生活中用精神分析的方式来评估或者改变他人的人格。

对婚姻的定义之一是:以丧失某种程度的自由为代价来获得稳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女性对亲密的需求更高一些,意思是有更高的品质和更长时间的需要。

如果是因为男女双方这样的潜意识性别认同导致的亲密关系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女性变得“汉子”一点,男性变得“娘娘腔”一点。

健康的人格,本来就应该是“雌雄同体”的。

越是已经自由的人,就越能在亲密关系中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因为他此时需要的仅仅是爱,而不是对对方的剥夺或“奴役”。

一种方式是抱怨,把自己变成了怨妇。这是退行到婴儿期,自我意识范围变小,放弃了智力的使用,并且使说话变成了近乎嘴唇的“吸吮”动作,其内容没有意义,所以别人不愿意听。更重要的是,抱怨在催眠般地向对方传达这样的暗示信息:你不能,也不愿意满足我的需要。这是双重的否定,既否定对方的能力,又否定对方的愿望。这就是抱怨最终无法解决关系问题的原因。从潜意识角度来看,抱怨的目的就是使抱怨者自己永远处在欲求不满的抱怨中。

撒娇时意识范围是扩大的,能够精准激活对方英雄主义般保护弱者的愿望,当然也在催眠般传递这样的暗示信息:你能够而且也愿意满足我。可以肯定,很少有人能抵挡这样的控制。还有,撒娇时没有求人时导致的羞耻感,也不会投射羞耻感给对方,所以对方往往是乐呵呵地“被控制”。

为了获得好的亲密关系,他付出的不是自己的创伤,而是智慧。

不好的亲密关系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双方或者主要是某一方在重复父母当年的冲突。觉察到这一点,关系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控制和改善。

一是心理问题,至少有部分原因是自己愿意整出来的;二是摆脱它,取决于你是否从意识到潜意识真的想摆脱它。

你人格的发展停留在“控制期”,你是一个潜在的对权力过度感兴趣的“政治家”,跟婆婆冲突的本质是谁说了算的权力斗争。

也许你对自我边界不清楚,所以投射性地不清楚老公和婆婆的边界,他们在你眼里几乎是一个人。

在你的潜意识里,夫妻关系甜蜜、婆媳关系和睦造就的幸福的总和,有一个额度。超过这个额度,你就会觉得你不配。挑起战火、引发痛苦,可以把这个额度降低到你觉得配的程度。这也是人性里让人唏嘘不已的地方。痛苦超过限度,还可以滋生出一些殉难者的悲壮感,而幸福超过限度,诱发的就是自我攻击。

媳妇跟你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代表你儿子、孙子“起义”,以摆脱跟你的关系的高浓度、高复杂度。

● 你无法通过创造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你需要用付出来证明。当你的付出包含某种交易式的要求,并逼迫媳妇就范,媳妇不顺从时,冲突就发生了。典型的交易式表现是:我为你们孩子付出了那么多,那为什么你们家的事情、孩子的事情,我就没有一点决定权?

你放弃了对对方的改造,对方会觉得被你接纳;不改造对方,也让你处在自由的状态中,你们的关系也不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你不会把对方过度理想化,所以你不会失望;你也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投射给对方,所以能够分辨清楚你和对方的边界;等等。

跟自己的爱人讲道理,就像跟自己的朋友、同学、同事讲道理一样,这是想把爱人往外推,没有“爱其所是”。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的是情感联结,你一讲道理,你跟她的情感联结就断了。如果人在亲密关系中总想推广大道理,那彼此的亲密感受也将越来越稀少。讲道理是判断对错这个级别的行为,是心理发育停滞在4岁之前的表现。

女人过度唠叨,是她的人格发展还部分停留在婴儿期的表现,也是没有“爱其所是”的表现。你的丈夫是个成年人,肯定不会完全按照你的逻辑行事,所以你会越来越失望,他因为不能满足你,也会觉得越来越挫败。这个关系的走向就堪忧了。

在他性心理发育过程中人格被扭曲了,这就叫人格层面的性压抑。简单地说,就是过去的性压抑导致的人格扭曲。

成年人在事业上挥洒自如和功成名就,是婴儿性欲充分升华的表现和结果,只是不再有乳臭或大小便的气息。

力比多在事业上的充分释放导致了有钱。当然,也许最恰当的答案是所谓的循环因果:力比多释放,导致有钱;有钱可以使力比多更充分释放,转移到事业上就更成功。

事业成功是力比多升华后充分释放的副产品。

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和维持一些有滋养的人际关系。

当一个人超我过于严厉,连一般社交中隐藏的与性有关的内容都被打压的时候,这个人就连一般的社交能力都丧失了。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宅男宅女,就是这样被自我囚禁在家里的。

很多激情奔放、各种能力超强的人,本质上,他们就是少有性压抑的人。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都清楚地知道,升华了的力比多的满足并不违背现行的道德和法律。

而那些情感平淡、各种能力都被削弱的人,本质上是性压抑。这样的人,生命没有被充分激活。

性成瘾者是生命被充分激活了的人吗?回答:不是。他们的性行为并不完全受健康的自由意志支配,更多的是一种补偿行为——补偿其他方面的挫败感,也是一种强迫性行为——机械地从事着性活动而缺乏爱作为基础。同时也可能是一种在健康上、法律上、荣誉上和财务上的自我毁灭行为。他们不是在激活生命,而是在限定生命,让力比多投注的范围变得狭小了。

最重要的性器官,不是在两腿之间,而是在两耳之间。两耳之间就是大脑。

个体只对离自己最近的中心负责,这为中心之间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人格强大的人是不会过度依赖或完全融入某个特定的圈子的。

分裂的心理防御机制。这是一种婴儿式的防御,意思是:因为心智发育不成熟,所以无法承受自己或对方“既好且坏”,要么把所有的“好”留给自己,所有的“坏”投射给他人。或者相反,把“坏”给自己,“好”给别人。

我们倾向于把一切关系亲情化。

好攀比者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别人有什么,他就要什么。2.自己人格上的匮乏带来的屈辱感,需要用外在的荣誉和物质压倒他人来补偿。3.从起源学上来说,攀比心是婴儿跟母亲的关系的残留。母亲有我需要的、能够分泌乳汁的乳房,而我没有。

赋予一般的享乐以堕落的意义,变得不能享受人际关系以及感官快乐,如美食、美景等。与此同时,会贬低享受那些快乐的人。穷奢极欲的人本质上跟这样的人是一样的,中间隔着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

对他人有过高道德要求,是自己人格弱小的表现,因为他幻想着自己被高尚的他人保护。他无法独自在“零道德”的环境中存活下去。

在职场中,过度控制是管理者家长化的表现,长久来看对企业会有很糟糕的影响。表面看起来控制的是人,事实上控制的是创造力和积极性,以及所有职员主人翁般的责任感,同事关系变成了互相监督的关系。

相关文章

  • 推荐曾奇峰的三本书

    推荐曾奇峰的三本书《幻想即现实》《你不知道的自己》《曾奇峰的心理课》。 曾奇峰心理课那本书学术性强,却更贴近曾老师...

  • 曾奇峰的心理课

    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充分地成为自己;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 ——曾奇峰

  • 曾奇峰心理课笔记(24)

    24 心身疾病:新生从来都是一体的 第二部分 课程截图

  • 曾奇峰心理课笔记(25)

    25 《60分妈妈:孩子最佳起飞平台》 最好的保护不是24小时在他身边,为他隔绝一切潜在的风险,最好的独立不是大包...

  • 曾奇峰心理课笔记(26)

    26 中国式人际关系的特点 第二部分 课程截图

  • 投射-曾奇峰心理课3

    投射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话题,因为我时时刻刻都能在生活里看到投射的影子。 包括我的工作,也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投射...

  • 曾奇峰心理课笔记(11)

    11 亲子关系:父母如何制造孩子的人格? 第一部分 笔记 第二部分 课程截图 每个父母在小孩的身上,只需花6成的...

  • 曾奇峰心理课笔记(12)

    12 亲密关系:自由及其代价 第一部分 笔记 第二部分 课程截图 有一个关于唠叨的段子: 犯人马上就要执行死刑,他...

  • 曾奇峰心理课笔记(13)

    13 婆媳关系:女性之间的亲密与排斥 第一部分 笔记 第二部分 课程截图

  • 曾奇峰心理课笔记(17)

    17 焦虑:对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态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奇峰的心理课0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bq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