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通过电视看电视剧时,最讨厌的是一集结束,在结束之前偏偏留下一个小小的悬念,令人欲罢不能。第二天因此在电视剧播出之前,会乖乖地守在电视前,等着播放的音乐响起。
因为这一个个的小悬念,能在电脑上看剧后,熬夜成了我一个常态。
设置悬念是所有故事性的小说必杀技。能够通过手机看小说后,熬夜看小说也成了我一个常态。为什么设置的悬念会对看的人产生吸引力?这后面有什么理论基础?只要看小说,我的个人意志力似乎抗不住对后面故事安排的好奇心。
我并不喜欢有多种可能性的结尾。《边城》中的翠翠究意有没有等到二佬,《霍乱时期的爱情》那历经五十多年的爱情还能不能靠岸,这样的结尾很美,给读者产生无限想像的空间,但是我却并不喜欢,我喜欢作者给我明确的答案。但我也知道,这样的小说能够如我期望般能给我一个明确答案,文学的价值大概就要打点折扣。毕竟,不是每件事都能够不是黑就是白的。
看小说的过程,如果破坏看小说的兴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面看几篇,直接翻到结尾前的两三章。有的小说看过最后几章,看小说的兴致会立刻消失了,这一部小说就不会接上前面几章继续看,有的小说可能还会回过来看看,但就是缺少了最初探究的热情。所以,如果有一本感兴趣的小说,想享受看小说的过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章章看下去。
我这种看小说的心态如果运用到现实新闻事件中,却是很受伤的。毕竟网络上大部分爽文最后都能正战胜恶,代表正义感的主人公虽然历经磨难却也能获得幸福,这样的结尾不留下任何遗憾,这样的结尾才能够俘获大部分人的芳心。但现实中呢?具体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呢?信息公布的不对等,突破人的底限丑恶事件却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一个善恶分明的结局,甚至就是有一个结尾,却是看起来如同颠倒黑白的结尾。所以,网上有许多人说,看了相关新闻事件,会产生应急性的创伤。这种创伤经历在去年二三月份我也有过。当事人的满嘴谎言,相关责任部门百般掩饰,我们期待着这种新闻事件如同一部长长的小说,一部长长的设置悬念的小说,结尾会给我们一个好的答复,但现实却很难得到。
现实是现实,小说是小说。
为什么爽文会吸引人,大概是现实中总不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现实中缺少的悬念结尾,只能通过网文来满足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