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发现自己对于太过喜欢的东西,表现的感情反倒显得没有那么热情。
好像虚张声势地微弱表达爱意,就能传达出我内心的喜欢似的。
可能中国人潜意识都不擅长表达爱意。
口中说的跟心里想的,很少有时候表达一致。
尤其是对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比如父母。
2月21日晚上抽空看完《你好,李焕英》,真是把自己哭惨了。
泪水跟不要钱得往下落,母亲和孩子的爱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生的女儿,只要她开心、快乐就足够。”
这话,太熟悉了。
我妈也常常这样对我说,但时常又无奈地长叹道:
“你这孩子,以后可怎么嫁人啊。”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但我本身性格却更像个倔老头。
小棉袄偶尔当当,大多时候就是个不懂得“母爱”的混小子。
我妈不太擅长言语表达,通常习惯用物质来表达爱意。
诸如经常加班晚回家,桌上已经有了热乎乎的汤;趁我不注意,偷偷帮我打扫房间,又无奈地扶着额头说我的房间没个女孩子的模样;看我心情烦躁,想开导我,却又不知如何诉说的尴尬。
看到漂亮衣服,总是急切着想给我买下;因为我青春期叛逆,不服从管教,被我气哭,但还是继续早起做饭,晚上做夜宵.......
世界上最难当的岗位就是妈妈。
我长大后,就一度不想生一个小孩子(别问我有没有男朋友,这不重要)。
因为渐渐长大后就发现,小时候是站在小孩的角度看世界,世界惹我不爽了,我就哭闹,大人哪怕是为我好,我也会觉得他们大人当得好失败。
长大后,站在大人的角度看世界,只觉得父母真累,摊上了我这么个“麻烦鬼”。
我要是也有这么个敏感麻烦又不爱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小孩,那不如一个人在这世上自在。
不知道小孩给大人承诺是不是与生俱来的技能,我就经常给我妈画大饼。
我说毕业后,要带她旅游,她想干啥就干啥,我们还去周游世界。
我妈常常是笑得一脸和气:
“好好好,也不知道是啥时候。”
我总是说毕业就行,肯定工资很高,前途一片光明。
现实很快把我打趴下,毕业后的前途并非一片光明,常常因为工作的简单又或者繁琐,感到焦头烂额。
有时候也会因为情绪没调整好,直接冲他们发火。
觉得他们问的话都是废话,做的事也是无用之事。
有一次,加班晚了,我在吃饭,浑身散发着我好烦别理我别烦我的感觉。
我妈就一直坐在前面直勾勾地盯着我看。
我被看得很烦躁,就很不耐烦地说道:
“老妈,你一直看着我干嘛啊?”
我妈无奈地笑笑:
“我看看自家的宝贝女儿,也不行啊。”
然后一个人恹恹地转身对着外面的街道,喃喃地说道:
“你这小孩怎么浑身带刺啊?”
我才意识到父母问的那些废话,其实都藏着对我的关心。
他们学历不高,想表达自己对子女的关心,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所以总是那么两三句:
“今天上班辛苦吗?”
“今天公司发生什么事了吗?”
“你想吃什么?我给你煮。”
而我当时执拗于职场工作的不如意,对话语背后藏着的关心竟是一点也没察觉到。
事后躺在床上,总算有些过意不去,发个微信跟他们道歉。
当面说些感人肺腑的话,我还真差一些火候。
好在现在手机方便,不好意思开的口,文字都可以替我表达。
大概母爱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你以为好像没有,但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特别是当妈妈不在家,很多事情就会发现自己乱了分寸。
网上有一个笑话,说在家喊的最多的词就是妈妈。
比如“妈,饭煮好了吗?好饿。”
“妈,我的衣服你是不是帮我收起来了?我怎么找不到?”
“妈,我肚子疼。”
“妈,我好像生病了,不舒服怎么办啊?”
而对爸问的最多的话题就是,
“爸,我妈呢?”
我小时候怕死,每逢受伤,哪怕是见到别人流血,也哭得即将见上帝似的。
我妈就总是说:
“不会死的。放心,死不了。”
小时候的我常常因为这句笃定的话充满安全感。
但长大后,我早已经忘记小时候鬼哭狼嚎的瞬间了。
所以受伤后看我眉头紧锁的妈妈,再拿这个口头禅安慰时,我丝毫没有被温暖到,反而是觉得妈妈好冷漠......
直到听我妈跟别人聊起我小时候的趣事,才明白原来是小小的我让妈妈养成的这句口头禅。
我们常常因为某个瞬间讨厌一个人,对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时刻。
可能上一秒还和风细雨,下一秒双方都剑拔弩张。
高中的时候,经常吃食堂的我因为学校的水并不是太干净,吃出了肠胃炎。
看我难受,我妈听一些人的土方子,给我煲羊肉汤。
母爱爆棚,但当时胃是最脆弱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喝这么腥的汤。
闻着那个味道,我就捂着鼻子想要离开。
但看着母亲严厉的目光,还是面露难色地端起碗逼着自己喝了下去。
结果就是刚喝一口,全部吐了出来。
我妈气得眼珠子都瞪了出来:
“辛辛苦苦给你煲的汤!你全给我吐了!快喝!”
我最后还是没有喝完那一份汤,好像还是我妈妥协。
剑拔弩张的时刻往往是母爱用错了方式,我用错了表达。
直到大学,我才了解到,胃肠炎的时候,最好吃稀饭,清淡饮食。
而不是用羊肉汤,来毒上加毒。
但我没法怪她,她太着急我的难受了,没来得及核实这个方法是不是可行。
也是那时候,我才突然明白过来,大人不是无所不能的。
妈妈也有妈妈不擅长的地方。
但是不管多不擅长,妈妈还是在努力当我的保护伞和后盾。
我学会了叽叽喳喳跟我妈聊身边的朋友,谈最近遇到的事,她说的话让我不高兴了,也努力告诉她我真实的想法。
慢慢的,我们终于学会了如何体谅彼此,如何尊重对方。如何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找到一个平衡,为人子女的平衡。
最近思考一下如何给父母一个惊喜,我制造浪漫的水平太低了,低到近乎没有。
是该好好考虑,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小棉袄”了。
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有制造惊喜的方法,欢迎跟我交流。
对了,《你好,李焕英》真的好看。
后遗症太严重了,今晚哭了3次,看电影哭一次,看完以后边工作又边落泪,第三次就是写这篇文的时候。
希望,我们都不用面临“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趁着还有时间,多给他们制造惊喜。
文章首发公粽号~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觉得很棒,别忘了点赞+关注!我写作的每一个动力都来源于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