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此案例经学员授权分享)
上周二正面管教家长课上,一位妈妈学员提出一个问题,希望通过讨论,看看可以怎么解决。
学员说:上周末天气有些热,五岁多的女儿很爱美,穿着露肩无袖的裙子在外玩了一天,傍晚回到楼下停车场后,妈妈觉得早晚温差较大,停车场里有点冷,让女儿马上穿上外套,女儿坚决拒绝,争执几个来回,最后的结果是:妈妈非常生气,女儿依然拒绝穿上外套并一路哭着回到家。
学员问:这种情况,怎么以“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方法来面对孩子的不合作行为。
根据妈妈的表述,我们似乎可以直接去讨论如何运用各种不同的、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和方法,帮助妈赢得女儿的合作或是帮助女儿学习自我管理和照顾。
但作为一个持续学习非暴力沟通的讲师,我更愿意去看到在那个冲突当下,女儿怎么了?妈妈怎么了?更愿意去了解每个人的行为都在满足自己的什么需要?而这个“需要”,有时连当事人自己也不知道。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妈,你愿意去体会女儿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吗?(注:正面管教学员对表达感受已不陌生)
妈妈:伤心、难过、委屈。
我:那她的伤心、难过、委屈可能是因为?
妈妈:她太爱美了,想把裙子露在外面,不想按我说的做。
我:哦,她很在乎美,也想要自主是吧。(注:美、自主是非暴力沟通提出的人类共有的,促进个人健康成长的要素——“需要”中的2种。)
妈妈:嗯。
我:你愿意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吗?
妈妈:担心,我很担心她不穿外套会感冒,第二天还要上学,感冒了怎么办嘛?
我:有些担心,特别看重女儿的身体健康是吗?(健康也是非暴力沟通中的“需要”)
我:还有吗?
妈妈开始沉思。
我等了一会:如果女儿就不穿外套,你会怎么样呢?
妈妈:我会有压力!
我:哦,有压力,是担心女儿感冒吗?
妈妈:不,我有些害怕。一会儿上楼奶奶看到她没穿外套,就会说我没有把孩子照顾好,会说一大堆不好听的话,只要听到这些话我马上就会有情绪。我不希望一回家就面对这些,我希望家庭和谐一些。
我:哦,一想到奶奶看到女儿没穿外套,可能会指责,有些害怕是吗?
妈妈:是的,还有些恐惧。
我:我们不希望被奶奶指责,那我们是想要什么呢?
妈妈:家庭和谐,想要她理解我带女儿的方式。
我:你很看重和谐、理解,还有认同是吗?
妈妈:对、对、对!
我:我们来看看白板上写的“健康、和谐、理解、认同”,女儿不穿外套,上面哪些,让你感到担心、害怕和恐惧。
妈妈看着白板上,过了好一会说:没有健康,只有和谐、理解、认同。
我:哦,没有“健康”这个词。看来在停车场,我们的情绪和女儿不穿外套无关,和女儿无关,而只和猜想奶奶会怎么看待女儿不穿外套有关,是吗。
妈妈沉默了一会说:是。
我:看来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当奶奶不认同我们带养孩子的方式,指责我们,让我们感到压力时,可以怎么做而不把压力转向孩子是吗?
妈妈:是。
这个案例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看到感受和感受下面的“需要”,帮助我们了解到妈妈的情绪压根和孩子无关。我们接下来探讨的方向完全不是“妈妈和孩子”,而是“妈妈和奶奶”。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在看待每个当下的人和事时具有了更宽阔的视野和角度,帮助我们去看到“真相”。所以学习者说:非暴力沟通给了我们一双不一样的眼睛和耳朵!
感谢非暴力沟通帮助我逐步成为一位更加笃定的正面管教讲师,让我能和学员分享以“需要“角度而非“问题”角度来看待孩子、成人的行为,让我可以更深度地陪伴每一位学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