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如抽丝

作者: 湖畔渔夫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17:21 被阅读152次
读诗如抽丝

        最近一段时间,忽然迷上了旧体诗,什么“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什么“山对水,雨对风,大地对长空”,什么“平平仄仄平平仄”,忙的不亦乐乎。要学着写诗,除了走路观景交友,还需要读书,尽量多读一些古人的作品。于是乎,《唐诗三百首》《瀛奎律髓》《陶渊明集》《王维集》《李白集》《杜甫集》《白居易集》,直至《全唐诗》《唐诗汇评》等等,整了一大堆。好在眼下网购方便,看好书目,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很快送到家中。合肥买,淮北买,书架子上是诗集,案头是诗集,床上更是放满了诗集、诗韵、诗史。好家伙,这些书一旦上手,难以丢下。恨不得把古风、绝句、律诗的各种集子都买过来,读个精光。然而,买来以后,真的读起来,却又是饮水一般,抽丝一样,其进度之慢,难度之大,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说读诗如抽丝,那是因为读的非常缓慢。我觉得,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品读,绝不同于理论或历史著作的阅读。一首小诗,无论古风、律诗还是绝句,虽然篇幅很小很小,却不是读上一两遍就可以领略其艺术价值与意象的。以《古诗十九首》为例,这些诗至少读过近百遍,也不敢说就真正理解了诗作的内涵。人生的感叹,时代的苦难,个人的遭际,情感的悲凉,在五十岁之前的阅读,体会不同于六十岁之后的阅读。因为生活的经历不同,情感的体验不同,对诗作的把握也就大不相同。而杜甫的《秋兴八首》,更不是青年和中年可以读懂的。早些年,虽然我们也能反复吟唱,却难以真正欣赏它。只有经历了诸多的时代变迁和人生起伏,磕磕碰碰,跌跌撞撞,才能逐渐进入杜甫的诗境之中,体会诗人的悲凉、苦难与哀伤,领略作品的深刻与魅力。至于那诗中的意象,更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有所了解和把握。今年刚到手的《唐诗汇评》六大卷,收入唐诗五千余首,同时对数百名诗人作了简介。那些作品更是五花八门,色彩纷呈。一首首的读,一句句的体会,实在是个仔细活,需要慢功夫,绝不是一目十行可以了解的。

      例如,初唐时,张九龄有一首《照镜见白发》,其中写到:“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这本是非常浅显的小诗。但是,我在没有白发生出之前,根本无法读出那诗中的恐慌和无奈,无法理解作为政治活动家的张九龄的情感世界。而今,我自己也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虽然我一生都没有从事张九龄那样的政治活动,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老人,我每天对着那镜子,看着那白发,不也是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凉和恐慌吗?虽然,我并没有作者那样的青云之志,但却同样有着作者一样的人生苦恼,一样的感情冲击,叹时光之流逝,悲人生之苦短。

        感觉读诗犹如抽丝一般,还在于需要边读边去体会作者的苦心,体验著述者的思想情感。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维诗选》,本来只是一册普及性读物。但是,作者却是一位王维研究专家。他在二十多年里一直都在研读王维。王维的每一首诗,他都能说出其中的故事,读出其中的玄机。他从王维的《辋川集》20首绝句中,读到了诗人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读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读到了与朋友裴迪的审美差异,读到了每一处景点的独特风貌。因而,我是从这一册《王维诗选》而不是《王维诗集》中,读到了作者阅读旧体诗的独特方式:不断接近诗人,力争进入诗作,进入诗的情景,进入诗人的内心,进而营造出我们可以把握的艺术意境来。虽然选诗的作者代替不了我们的阅读,但是,作者的阅读方式却对我们有所启发,有所帮助。他就是导游,引导着我们进入艺术的领域,告诉我们那些景点的由来与特征,而我们则从对诗的阅读中获得自己的审美享受。

      又如读《陶渊明集》,这一册由王瑶先生整理的薄薄的小书,买来时每册定价人民币0.50元。我大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读起,几乎每一首诗都抄写过,自以为读懂了陶公。但是,在经历了年老退休和家中一系列事变之后,更加体会到现实生活的艰辛。同样是田园诗,陶诗是劳作之余的吟咏,王维是站在田埂上的歌唱。陶渊明的田园诗与插秧、除草、收割不了分离,与劳苦和艰辛连在一起。他不仅有身体的疲惫,而且有缺钱买酒的苦恼,有无力供儿女读书的落魄,有盼天落雨和祈求雨停的情感体验。所以,我这次读陶诗,更平添了几分沉重,几分哀怨,几分感伤。也许,当年的陶潜并不那么潇洒和决绝,而是有诸多的无奈和尴尬。虽然他有“悠然见南山”的愉悦,更有“草长豆苗稀”的苦恼。以往,我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不知道人生还有那么多义务需要我们去尽,那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读懂了陶渊明的苦恼,也许更能体会陶诗的可贵,更加钦佩他的人格,更加珍惜他的那些田园诗。

      抽丝一般的阅读,不仅需仔细,需要从容,更需要用心。无论是著名的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是那些不太著名的作者与作品,我一一都尽收眼底,平等对待,一样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实际上,唐诗乃至整个古代诗歌,不仅仅是由著名诗人支撑起来的,而且还是群星璀璨,是一道诗的河流。我们的幸运不仅仅是可以读到著名诗人的作品,还在于能够读到更多并不知名的诗人的作品。有的诗人,也许仅仅在《全唐诗》里留下一两首小诗,但是,他们同样值得珍惜,值得细加品赏。例如初唐的鲍君徽,仅仅一首《惜花吟》,也同样充满深情,令人击掌赞叹。又如,晚唐诗人吴筠,有一首《别章叟》绝句,其中写道:“平昔同邑里,经年不相思。今日成远别,相对成凄其。”这诗中所诉说的生离死别的情感,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的。但是,我们总是没有去说破它,或者说,不愿意去说破它。虽然这首诗从技巧上看,也许平淡无奇,并不突出,但同样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把玩。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的情感体验与诗人几乎一样,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不去借诗的方式去吟哦,去诉说。今天,我来读这些并不知名的诗作,既不是为了写论文,也不是为了讲课,仅仅是为了欣赏,为了体悟诗人的心境。虽然他们距离今天已经十分久远,但那诗里诉说的情感,不仅仅是当时的,也是今天的,是你与我共同拥有的。

        正是读诗,让我的零碎时间得到了利用,让我的思想情感找到了寄托,让我的退休生活更加淡定从容,充实丰富。正所谓,买书若潮头,读诗如抽丝。虽然我已经到手了批量的古诗,但要真正把它们读透彻,读明白,怕还是需要长时间去努力,需要优哉游哉地体悟。正是在抽丝剥茧的阅读过程中,让我享受了诗歌艺术的魅力,品尝到了古代诗歌的真味。

相关文章

  • 读诗如抽丝

    最近一段时间,忽然迷上了旧体诗,什么“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什么“山对水,雨对风,大地对长空”,什么“平平仄...

  • 看书如抽丝

    之前买了一些书,目前大多是只看了一部分:技术类的书,了解了一点之后便没有动力再读下去了;自传类的书,总是没有静下心...

  • 读书如抽丝

    一、 前两天去唱歌,突然想到,从头再来和血染的风采或许是80后最接近历史、最接近的宏大叙事。 社科类和历史类的书是...

  • 读书如抽丝

    今天在整理自己的书柜,发现了书的库存里面,仍然还有至少二十本想好好阅读的书。 一些是需要静下心来读的文学历史与小说...

  • 病倒如抽丝

    回家两天,感觉自己更不舒服了。 晚上撑着回到家,洗洗澡。 毫无疑问的吐了。 我感觉每次吐出来还是好的,说明身体在保...

  • 去病如抽丝

    记得是四月初下雪那一天,不小心滑了一下,结果第二天跑步的时候就把脚崴了,崴的非常严重,肿得跟包子一样,过了两天就变...

  • 关于诗

    少年读诗如隙中窥月 中年读诗如庭中望月 老年读诗如台上观月

  • 病去如抽丝

    1 放眼望去,山下贫瘠的土地上是一片气死沉沉的庄稼,在庄稼的中间有一座村庄。 乌云撑开了眼睛,太阳露了出来,道路上...

  • 病去如抽丝

    两天没写日记的原因rt。 周三宗导给苏格拉底送葬,军理除了思考题啥都没记下来。中哲讲程颢,提前在军理课上看了陈来,...

  • 病去如抽丝

    简书打卡累计天数:46/90 #宣言(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孩子第二个30天目标: 从晚上10:00睡觉过度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诗如抽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bw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