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吞玩具零件的症状
玩具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但是幼儿因玩具致伤的事故时有发生,其中有些就是幼儿误吞玩具零件所致。
误吞玩具零件多见于1~4岁的幼儿。被误吞的玩具零件多进入消化道,以食道、胃部最多。小而圆钝的玩具零件一般可在24~72小时内经消化道排出体外,不会引起病症,而那些较大的或尖锐的零件,则难以顺利地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可引起消化道梗阻、出血和穿孔等问题。一些有毒的可溶性材质的玩具零件在被消化道吸收后还会引起中毒,甚至危及幼儿生命。
(二)应急措施
当幼儿不幸误吞玩具零件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确定玩具零件类型
幼儿误吞玩具零件后,教师应先确定玩具零件的类型。若是尖锐的金物,应先喝点生鸡蛋白(可以在胃中将金属物包裹住,防止刺穿胃),然尽快就医;若是体积不大、圆滑塑料类型的东西,则无大碍,可以使其迫大便排出,但教师要认真检查幼儿排出的大便,直至确认排出。
2.拍背
如果幼儿年龄稍大,可让他趴在自己的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连续用力拍其背部,使玩具零件口中吐出。
3.催吐
将手指伸进幼儿口腔,按压舌根部,反复刺激咽喉部催吐,此法适用于玩具零件靠近喉部的情况。
4.海氏法
这种方法由美国医生海姆立克于1974年发明,简便易行,成功率较高。具体做法是:当幼儿被误吞的玩具堵塞气管时,教师用双臂从幼儿身后将其抱住,使其处于前倾位,头部略低,嘴张开。教师一手握拳,用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幼儿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后、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重复操作一次。对于较小或已丧失意识的幼儿,可将其置于平卧位,然后两手交叉放在幼儿心窝处,用力迅速向上加压推挤意异物是否已经冲出,冲出后检查呼吸与心跳。
5.让幼儿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除少数带钩、太大或太重的玩具零件外,大多数诸如棋子、硬币、纽扣等玩具零件,都能随胃肠道的蠕动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为了防止玩具零件滞留于消化道,可多给幼儿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韭菜和芹菜等,以促进肠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玩具零件的排出。
幼儿误吞玩具零件怎么办幼儿误吞玩具零件怎么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