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狂魔秦始皇恐怕很有历史进程工具人的自觉。
若是由战国其他雄主一统天下,大概率是分封完诸侯就拉倒,不会像始皇帝那样有改天换地的热情。
始皇帝的自负与傲慢,不光来自于一场又一场胜利,更源于他坚信自己看见了新的天道。他要毁掉旧的,亲手换上新的,不惜一切代价,不死不休。
嬴秦江山传万世这个大梦,其实用不着大一统。诸侯分封制承载的周道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是上古三代之大道,可传千秋。借荀夫子的话来说,法不贰后王,但道不过三代。光为基业传承,犯不着冒这个另起炉灶的大风险。
然而始皇帝力排众议,非搞全方位的大一统不可。社会制度,精神信仰,都破旧立新。(当然,这些新事物本来也是春秋战国五百年孕育出来的东西,有秦国的创造,有六国的成果,被始皇帝整合成了新的系统。)他是认定了海内世界迟早会成为浑然一体,四极之内皆为夏土,不打算再搞周道的五服制。在某种意义上,他预见了未来,洞悉了数千年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大趋势。
中华文明自源头起有多元一体的基因,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就像神话传说中的归墟,海(中华)纳百川(多元)成一体。百川归海,也就成了海的一部分。不会始终是松散的联合体,迟早要成为命运共同体。
这个“多元一体”,是在不断变化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只要不拿刻舟求剑的眼光看,就能观察到历史中国的每一次剧变,都是破坏与进步如影随形,在家、国、天下三个维度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对于家国同构的中华文明来说,当处于一线生产生活领域的家变了,会引发重组社会秩序的国变。经过层层传导,国变引发天下变。最后就是万物众生被时代洪流改变。中华文明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变革中,不断吸纳新成员与他山之玉,把“天下一家”的底层逻辑发扬到更高的境界。一变再变,至于新中国,而不止于新中国这72年(咦?72变)。
始皇帝肯定不是料事如神的,连大秦二世而亡都没料到。但他认清了“天下一家”的底层逻辑,并为此大搞特搞,一心想要破旧立新,开始新天地,没考虑到超负荷运动会累死苍生,工具人也是人,更是条命。
“天下一家”这个逻辑,周道也是有的,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异姓诸侯为舅父,西周军礼是诸夏大家庭的内部约架家规。然则诸侯分封制在岁月中被生产力夺了根基,宗法制的家庭制度也被商鞅变法推出的新家庭制度取代(简单说就是用子女分家立户再建新小家代替原先一家之中宗子通吃庶孽自生自灭)。总之,“天下一家”的理想是美好的,只是家道变了,治国之道也随之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重新匹配,天下秩序也要重新排列组合。
周道失效,秦变方生。汉承秦变而革秦弊,没有背叛“天下一家”的理想,只是顺应了世事变迁,用新的家国同构取代了旧的家国同构。秦皇与比他小三岁的汉高,在这方面有很多共识。区别在于,始皇帝大有做历史工具人的自觉,也习惯了把所有人都当成历史工具人,而汉高帝虽有历史自觉,但不肯只做工具人。
始皇帝重道而轻人,大道不痛不灭不在乎人的意志,而生命会痛会死且有自己的意志。同做一件事,始皇帝为了达成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只凭实力碾压,太轻人命。汉高帝吸取了他的教训,先讲民心,再讲道理,与多方相互妥协,先维持“秦地半个天下”的大一统,其他徐徐图之(汉初的本钱太小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虽然会歪楼,但还是想说一下,陈胜吴广也是秦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的是新兴的秦汉道,而非旧周道。
汉高帝刘邦有三个精神偶像:旧贵族君子信陵君、千古一帝秦始皇、大泽乡革命先行者陈胜。陈胜首倡反暴秦,开启了大一统时代的另一条道路——农民起义推翻王朝统治者。在此之前的改朝换代,是中华文明不同支系的贵族搞兼并重组。这跟诸侯分封制的文明形态是匹配的。
大一统时代的新玩法,也是应运而生。始皇帝自上而下的文明革命,与陈胜吴广自下而上的反压迫革命,共同为大一统时代植入了一个双螺旋的源代码。大一统肯定要搞,但过度压迫不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后世帝制王朝,皆循此道。
楚人刘邦,本是游手好闲的农家子弟,曾经考虑过给魏国贵族当门客的“士”之路,秦灭楚后试为秦吏,熟悉基层秦政,在始皇帝死后又参与了反秦战争,并成为正式灭秦的那个人。但他亲历种种之后,脑子极为清醒。三个精神偶像都给了他养分,他也用守陵人的户数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敬意。陈胜的守陵人有三十家,始皇帝二十家,信陵君五家。
光看个人的才具、品行、性格,汉高帝未必比光武帝、唐太宗等明君雄主那么讨人喜欢。但是,看似市侩的汉高帝刘邦,恰恰是那个精神上先继承陈王事业,后来又努力保住始皇秦变已有成果的人。经他之手,始皇与陈王贡献的两条源代码在新兴的大一统文明中兼容成了个太极。他要是操盘不当,汉家江山也传不动几代,新的“天下一家”也建不起来,大一统文明可能还是会中断。始皇帝让嬴秦江山传至万世的理想,在程序上被汉高帝毁了。但他搞大一统的理想,被汉高帝及其子孙发扬了。
应该庆幸,历史选择的工具人有时候选的恰到好处。负责毁灭旧世界的,负责为大破坏踏刹车的,负责消弭仇恨建立新世界的,都很好地用个人奋斗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是吧,人有历史自觉就好,不要把自己只当成时代洪流中的工具人,更不要把这种自我定位推及到其他人身上。
总而言之,从古至今,中华文明是“家国同构”的,广土巨族对“天下一家”的执念很深。历史中国的多次重大变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对“天下一家”的重塑。秦变始于春秋战国之家变,成型于国变,终成天下变。始皇帝是自觉的历史工具人,但也因视众生同为工具人而轻人命。
远的扯完了,最后扯个近的。新中国版本的中华文明依然遵循着“天下一家”的底层逻辑,只是在“家国同构”方面进入了新的大转型、大调整阶段。这个最新版本虽非完美无缺,却是史上最先进的版本,今后几十年还会变得更完善。
不是欺饭的稿件,就不讲章法,想到哪就说到哪了。反正限流日久,有几个人能刷到,就难讲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