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些原因吗?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些原因吗?

作者: 波段堂主 | 来源:发表于2019-07-16 23:55 被阅读0次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些原因吗?

在三国历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战役,它们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不仅以其战役规模庞大而载入三国历史史册,而且也因其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令后世人们持续关注和长久讨论。

然而,我们大家都知道夷陵之战结局是刘备率领的蜀汉大军被火烧七百里连营,败得是非常惨烈。这场战役带来了以下五个直接的不良后果:1.蜀汉当时最为精锐的东征军队主力大部被歼;2.蜀汉的旗帜与灵魂的昭烈皇帝刘备也因战败含恨而死;3.蜀汉的大量粮草辎重和军事物资几乎损失殆尽;4.诸葛亮出山前在隆中为刘备描绘的战略蓝图瞬间化为了泡影,蜀汉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5.孙刘联盟被彻底撕破,曹魏集团得到了翻身机会。原本一路呈现节节上升态势的蜀汉,受到了重大打击,元气大伤,两面受到魏吴的夹击,使得诸葛亮不得不采取以攻代守的战略,把战火引到了魏国土地上。后来遭致一系列的不利变故,导致匡扶汉室的大业未成。当然这是后话。

面对如此重要的一场东征战役,后世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对这次东征的调兵遣将、人事安排发出了一个重大质疑?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他自己也常说得到诸葛亮辅佐是“如鱼得水”。既然是如此,那么为何此次作为“鱼”的刘备御驾亲征挥师东征,而作为“水”的刘备的首席军师、高就丞相之位的诸葛亮却不随驾同行?秉持这种意见的人们更言之凿凿地认为,如果刘备东征的时候带上神算子诸葛亮的话,说不定东征就能取得很大的胜利云云。

那么,事实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果真是因为诸葛亮因不赞同刘备出兵,使得刘备出兵不带诸葛亮吗?通行的一个普遍观点认为是诸葛亮对刘备伐吴之谋不赞同甚至明确表示反对,因此刘备在东征伐吴的军事行动中没有召诸葛亮同行。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基本观点,事实上这恰恰是一个站不住脚的伪命题。下面我们不妨就这个话题展开进行讨论。

第一,从当时蜀汉内外部形势看,刘备伐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荆州是赤壁之战以后刘备集团的战略转折点,也是诸葛亮隆中向刘备提出刘备集团未来兴兵起家的战略基地,更是支撑刘备集团逐步做大众多谋士、将领的主要来源之地,如此一个被刘备集团视为心腹之地,却被孙吴集团侵占,而且还斩杀了蜀汉名将且是刘备的义弟关羽,荆州之战使得蜀汉元气大伤,士气大受影响。如果刘备对此毫无反应,不做任何动作,不仅无法给张飞等一些老部下一个交代,也会给天下人留下一个笑柄:重要基地荆州被占,结拜兄弟关羽被杀,作为主公和兄长却无动于衷。由此可以推断蜀汉刘备集团绝对不可能不想方设法重新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雪恨。更未必招致全国上下一片反对,而应该是举国上下同仇敌忾。

第二,从蜀汉军队出兵时机看,刘备做了三年的准备才发兵伐吴。

从219年关羽被杀,到221年刘备出兵,前后历时二年,有充足时间进行战争准备。荆州是诸葛亮的老家,是刘备集团主要人才荆襄系的来源地,也是隆中对诸葛亮说二路伐曹的其中一路基地之一。因此,身为丞相的诸葛亮不可能朝夕劝阻刘备伐吴的情况,也不可能消极怠工敷衍刘备。应该是积极协助刘备一起进行伐吴战争的各项准备事宜。

第三,从诸葛亮在蜀汉刘备集团的地位作用上看,诸葛亮应该居中调度,而不是跟在刘备身边。

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由于受到演义以及后刘备时期长时间统兵经历的影响,诸葛亮给人一种“能打仗、会打仗”的杰出军事统帅的形象,但是如果对诸葛亮追随刘备对经历,便会有发现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的军事作战经历:出山后首战秀--博望坡一战成功后,一路败退到荆州,赤壁之战以后,刘备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地盘与人马,开启了兴兵扩张之路,到夷陵之战前,经历了亲自率军参加三次大规模作战。是哪三次呢?

其一是西川战役。刘备的随军谋士一开始是庞统,庞统战死,造成诸葛亮不得不去的局面,于是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而诸葛亮、张飞受命溯流而上进兵主要根据地四川。这场规模不小、影响颇大西川之战,诸葛亮并没有如鱼水一般地跟在刘备身边。

其二是孙吴突袭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在刘备夺取西川后,孙权欲收回荆州,而刘备不允。战役发起后,刘备率领五万人马,会同关羽一起南下讨伐。此间曹操出兵夺取了汉中,直接威胁刘备北面,刘备面临腹背对敌,不得不与孙吴讲和。这一次诸葛亮也没随行。

其三是汉中之战开始,刘备指挥黄忠在定军山击杀曹魏大将夏侯渊及赵颙等人。尔后曹操亲自率军自长安来,刘备凭借险要硬是把对着鸡肋感叹的曹操熬了没了招数只得回去。整场战役是法正作为军师谋臣随在刘备左右,而诸葛亮也并未在身边出谋划策。

那么诸葛亮在哪?在大本营坐镇居中调度。由此能否推断诸葛亮在刘备军中并无太大作用?恰恰相反,诸葛亮在刘备建国期间居功最著。起到的就是刘邦之臣萧何这样的作用。在秩序混乱生产荒废的三国时代,后勤力量往往成为两军决胜的主要因素。如果后方不稳、后勤不继,前线军心根本无法维持,所以诸葛亮在刘备军中,确实是功臣第一、并无争议。所以,刘备这次东出伐吴,没有召诸葛亮同行,是其基本操作——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并非心生嫌隙、故意排斥的结果。

如果诸葛亮随刘备同行会不会取胜的问题。

首先,这个假设本身就不可能实现。作为皇帝的刘备是国家元首,而作为丞相的诸葛亮是政府首脑。自古以来、皇帝亲征,丞相便要镇守后方,保持国家整体稳定,鲜有陪同出征事例。

其次,假设诸葛亮真的随同出征能否击败吴军?先看吴军战法其实很简单,熬。那么吴军在熬什么?熬蜀军的士气,等蜀军疲惫、找出破绽发起突然袭击。从史书反馈来看,蜀军并没有缺粮少饷的记载,反观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两次都是粮尽而退,可见打极限战争不是他所乐见的。再想想诸葛亮会用什么方法破掉这一局?诸葛亮的长处在于治军严明,用兵谨慎,不走险棋。

如果诸葛亮在,大概会命令防务更牢固,蜀军更严整,让陆逊找不出可以攻击的破绽。但吴军却是本土作战,旷日持久的消耗,最先撑不住的一定是蜀军。诸葛亮最有可能的战法便是会在粮草耗尽的前一个夜晚,劝刘备设下伏兵后全军撤退。也许这样蜀汉军队损失会小得很多,刘备、张飞、黄忠不会战死,能得以保全。这样当然是太好了。然而历史就是历史,而没有如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些原因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ff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