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八十:言为心声

《传习录》八十:言为心声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9-18 11:58 被阅读0次

《传习录》八十:言为心声

“言语无序,亦足以见心之不存。”

阳明先生说:“一个人讲起话来语无伦次,也足以看出他在存养本心上的不足。”

一个人之所以表现出“语无伦次”,大抵有三种状态:

一、“愤”“悱”态

在谈及教学时机时,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别看老人家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老先生还是很善于把握教育契机的。

孔子所谓的“愤”描摹的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则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当一个人处在“愤”“悱”态时,说到底是心未通。一个人在言语上表现为语无伦次,很有可能是处在“心未通”的“愤”“悱”态。

对于处在这个状态的人,圣人的办法也不过是适度启发,适度启发后,如果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则要给他一个自我消化与沉淀的机会。“启发”加“冷处理”大概便是圣人面对“愤”“悱”态学者的态度了。

二、心不在焉态

除了“愤”“悱”态,人表现为语无伦次时,还有一种状态叫“心不在焉态”。这种状态在课堂、讲座中尤其常见。是个课堂或讲座,就有个主导、主体的问题。用今天的话讲,讲者是主导,听者是主体。问题是,因为主导者主导的内容对听者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他便充分行使他的“主体”权,神游天外,心不在焉。这个时候,如果忽然把他拉回课堂或讲座,让他以“主体”身份参与课堂或讲座,尤其是给他话语权。我们会发现,多数情况下,这种人一定是语无伦次、言语无序的。

作为课堂或讲座的“主体”,先失守“主体”的责任,忘记了在他人主导的课堂或讲座中要求一个自己作为“主体”的主动精进。这种情况下,忽然把他拉回课堂或讲座,就像是忽然从台面下把他推到前台。“自家心体”必然是措手不及的,自然表现为语无伦次、言语无序。

王阳明有个基本的判断,人只有在当下必须面对的事上磨炼,才是真正意义上存养自家心体。至于过去未来事、好高骛远事,天马行空事,不过是人存养自家心体的一种诱惑和障碍罢了。坐在课堂或讲座的现场神游天外,不过是“去人欲”的不彻底罢了。

三、过于有心

所谓的过于有心,其实就是王阳明所提到的“好名、好利、好色”。当一个人过于有心到好名、好利、好色程度时,也就意味着心的迷失。王阳明所讲的存养自家心体的功夫,不过是教人抓住眼前事,不断地“去人欲,存天理”。一个人过于有心到好名、好利、好色的程度,也就意味着人欲遮蔽了天理。

孟子讲“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一个人游说“大人”时,说到底就是在贩卖自己有而“大人”没有的东西。倘若只盯着“大人”有而自己没有的“堂高数仞,榱题数尺”、“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 ,怀揣好色、好名、好利之心,怎么可能有孟子所讲的“藐之”的气度?

好名、好利、好色心驱动下的“语无伦次”,不过是失心病态显现出的症状而已。

言为心声,心不在焉时,过于有心以至于失去自家心体的本真时,都是说不好话的。至于“愤”“悱”态,还算是有救。剩下的两种状态,只能靠自救了,没有别的路子可走。

相关文章

  • 言为心声

    参加杭州NLP执行师培训回来后,又报名参加了女性职业成长班职业规划师的课程学习。学习的节奏紧锣密鼓,日子过...

  • 言为心声

    孩子书房台灯没关,老爸叫他去关。孩子不动。老爸恼了说:你还(好意思)说春节不买烟花鞭炮了,要爱护环境。你浪费电不就...

  • 言为心声

    言为心声 心里怎么想 就会说出什么话 心若良善 言语也必正直

  • 言为心声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

  • 言为心声

    昨天微信朋友圈被一度刷屏,并延续到了今天。不是所谓的‘官宣’体,也不是最近火起来的‘知否’体,而是多年来一直出现在...

  • 言为心声

    你注意到了吗,一个人常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他的生命语言。潜意识就是命运,这句话的具体表达就是,我们外在的命运,是...

  • 言为心声

    尊敬的刘珅宏导师宋姜华导师亲爱的家人们:晚上好 今日分享:感恩导师!感恩生命中的贵人。 今晚我们班一个学生...

  • 言为心声

    能够每一天写一点 觉得特别的有意义 言为以声 哪怕几句 也是思想的花朵

  • 言为心声

    我晚上回家的时间大约都是吃晚饭的时间,儿子一般听到我进门的声音,都会说:“爸爸来吃饭了!”这句话通常是轻松...

  • 言为心声

    语言是人心理反应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语言可以表达人的想法和诉求,但有些无意识的语言、口头语、心口不一的口误、玩笑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八十:言为心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jg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