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能力是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沟通有效,满足双方沟通者的需求呢?《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我的理解即是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
因为只有以爱为前提的沟通才能发自内心,只有有爱的沟通才能有足够的耐心,也唯有有爱的沟通才能解决问题。
学习非暴力沟通,须理解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一、观察
观察是进行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观察当下的情况,客观反应,但是不加入主观的评判。
因为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所以客观的观察是我们开展非暴力沟通的基础。
我们应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那怎样区分观察和评判呢?
例1:孩子写作业很慢。
A:你为什么写作业时总是这么拖拉?(评价)
B:孩子,你今天写作业不在状态,是遇上什么困难了吗?(观察)
例2:学生上学迟到。
A:你怎么总是迟到?(评价)
B:你今天怎么迟到了?你能告诉我原因吗?(观察)
二、感受
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
说的就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
感受是我们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境中,内心的一种反应。我们要把它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如:公共场合,有人大声打电话。
A:你的声音太大了,会打扰到别人。
B:你的声音太大了,这让我感到很烦躁。
A的说法表达的并非他的感受,而是他的想法。B所表达的才是他在噪音情境中的真实感受。
清晰准确的表达感受,有利于听者作出积极的反馈。
三、需要
感受和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后,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例1:你这么说,我很紧张。我需要尊重。
“紧张”是此时的感受,“尊重”是此时的需要。
例2:你无法来吃晚饭,我很难过。我本想和你好好聊一聊。
“难过”是感受,“想和你聊一聊”是需要。
四、请求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帮助。
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
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希望他们做什么。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例1:你为什么总是在外面应酬,每天不着家?
例2:你可以减少外面的应酬吗?我需要你的陪伴。
显然第一种表达方式引来的不是理解,而是一场无休止地争吵,而第二种表达方式则会得到对方的理解。
所以在请求时,我们要真诚,且不带情绪才容易让人作出积极的回应。
掌握以上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学会沟通,学会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