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了,巧了,西瓜又巧了!”
刚走过十字路口,她就听到的一片叫卖声,不觉莞尔。往常的叫卖声一般是“巧卖,巧卖,西瓜巧卖了!”,今天的叫卖似乎又叫出了新高度。
本地方言中,“巧卖”是便宜卖的意思,小商小贩惯常使用这样的叫卖声,不管是真便宜还是假便宜,反正这么一喊做买卖的架势就拉起来了,多少也能招揽到一点儿生意。每次听到这样的叫卖声,她都想感叹一下语言的博大精深。
“西瓜又巧了”,她又品了品这句叫卖,它胜在一个“又”字,比日常的巧卖释放出更便宜的信号,她脸上浮现出更浓的笑意,这个商家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看来这次不是噱头,是真正的便宜售卖。
果然,待走至售卖点,她看清楚了,扯着嗓子费力叫卖的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他站在一辆卡车旁边,身材矮小,脸膛黑红,穿着的灰色短袖已经被汗水浸湿了大半,连带着头发都成缕成缕的,不知道在大热天晒了多久的日头。
许是他的“又巧了”的叫卖词太吸引路人,已经有几个人在挑着西瓜,看起来生意很不错呢。
她走至近前,问道:“西瓜怎么卖的?”
“九毛八,又巧了!”他热情地招呼着。
九毛八?她有点儿惊讶,头天买的西瓜是一块五,才一天的工夫就降了这么多,果然是“又巧了”,好吧,那就再买一个吧。
她不会挑瓜,但看瓜顶藤蔓很绿,觉得应该是新鲜的,就随便挑了个长得好看的瓜,之前某人也说过这样的话,长得好看的东西一般吃起来都不错。
一旁卖瓜的不停地鼓励着挑瓜的:“都是好瓜,放心拿,每个都很甜。”怕大家质疑他的瓜,他解释着,“我是瓜农,不是瓜贩子,这次是在地里摘了瓜就拉进城里了,所以比别人卖得便宜。”一边说,一边给挑好瓜的人上秤、收银,再抽空扯着嗓子继续叫卖。
她挑的瓜个头大,卖相好,他称重时不忘赞她会挑,她知道自己的“斤两”,只一笑置之。
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仍然难掩笑意,难得碰到一个有趣的卖家,就算不是“巧卖”也令人高兴,更何况是“货真价实”的巧卖呢?
到家后,“又巧了”的西瓜被切开,红瓤白籽,她尝了一口,很甜,比头天的瓜还甜。
好巧不巧,电视里正播放着采摘西瓜的画面,是宁夏中卫的硒砂瓜,被称为石头缝里的西瓜,下一个镜头里硒砂瓜被切开,肉眼可见的沙瓤让她垂涎欲滴。
仿佛就在一刹那,她想起了小时候吃到的西瓜,没品牌没种类,却是一律的沙瓤,很甜很甜。那时的瓜很便宜,一买就是一麻袋,还花不了几个钱。对孩子们来说,西瓜几乎就是夏天的代名词,一个夏天不知要消耗掉多少西瓜。
想到以前的西瓜,还有兄弟姐妹们一起吃瓜的情景,她突然觉得眼前“又巧了”的西瓜没那么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