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主编课堂
燕子(科普知识)

燕子(科普知识)

作者: 竹林微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20:58 被阅读6次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古至今,人们都很喜欢燕子,认为有燕子到自家檐下筑巢,是喜庆的事情,代表着吉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可爱的燕子吧。

动物学家把所有的燕子都归属于雀形目燕科的1属。正如我们的兄弟姐妹有同胞、堂亲、表亲之分,燕子也有很多分类,比较常听说的种类有雨燕、家燕、岩燕等。

之所以把燕子们都归为雀形目燕科1类,是因为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从外貌来看,它们的体型都很小,一般体长在130~180毫米之间;翅膀又尖又长,尾巴开了一个叉;背部的羽毛大都呈蓝黑色;嘴巴既短又宽还有点扁;脚又短又小,但脚上的爪子却比较强硬。

然后,燕子们都喜欢迁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古人通过观察,对燕子南来北往迁徙习性的描述。每年秋季,燕子们感觉到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临了,它们便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往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等严冬过去,大地回暖的时候,燕子们又如约回到北方。所以又有诗句云:“年年此时燕归来”。

其次,燕子们的飞行速度都非常快,而且它们非常有毅力,每天至少可飞行140公里。当然不同体型的燕子飞行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雨燕的飞行速度就相当惊人,每小时可飞行110公里,这个飞速相当于一部小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呢!

再其次,燕子们都以昆虫为食。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喜爱燕子,并自发地保护它们。

最后,燕宝宝在出生之前是呈乳白色的卵,燕爸爸和妈妈一起把卵孵14~15天后,燕宝宝就出壳了。燕宝宝出生后可幸福了,它们不仅有同时出生的兄弟姐妹玩耍,而且每天都有爸爸妈妈一起喂它们食物。约20天后,小燕子的翅膀就变硬了,可以自由地飞入天空了,爸爸妈妈再喂它们个5~6天,小燕子就会自己到大自然中捉虫子吃了,这也标志着它们长大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虽然我们看到的燕子都差不多,其实不同种类的燕子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燕子在体型与毛色上就不一样。

雨燕俗称楼燕,种类繁多,科下共有18属84种。雨燕体型较大点,不仅飞得更高,而且飞行速度也是燕子中最快的;一身黑色的羽毛,发着金属光泽,大部分都带有醒目的白色或浅色斑点;叫声也十分响亮,甚至有点刺耳。

家燕的体型相对而言就小点;各部位的羽毛颜色不同。上身和楼燕一样是发着金属光泽的黑色,头部就变成了栗色,腹部又是白色或淡粉红色;家燕飞得较低,叫声也不大。诗句“织柳捕虫剪雨飞”,描写的就是家燕在春雨中,快速低飞的情景。

岩燕的体型也较大;头顶呈暗褐色,正身是灰褐色,尾巴的内侧有一大块白斑。叫声很细很弱,好像怕惊扰了别人似的。

除了以上这些各具特色的特点外,这三种燕子最大的区别是生活环境。几乎从它们的名字就可以猜中一二。

家燕喜欢在屋檐下做窝,和人比较亲近。所以家燕是我们最熟悉的燕子。

雨燕则喜欢把巢筑在高高的岩石上、缝隙中或洞穴内,这种筑巢的习惯注定了雨燕是运动版的,所以它们很少栖息,实在累了,就在树枝上歇一会儿。雨雨这样不停歇地飞呀飞,慢慢的,雨燕的脚退化得越来越小了,而翅膀却越长越长,象两把又长又尖的扇子。

岩燕,听名字就可以想象,它们一定是飞翔在悬崖峭壁之间的精灵,事实也的确如此,岩燕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5000米的高山侠谷地带。湖、鱼池、沼泽、水库、江河等地是它们的乐园,山谷、山前旷地或沿河流也是它们的竞技场。

燕子不仅是益鸟,而且雨燕的巢还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燕窝。

“不傍豪门依陋舍,呢喃蜜语俩依偎。”这两句诗真实地反映了燕子高洁的品质与相依相伴,甜蜜幸福的生活场景,难怪人们视燕子为吉祥之鸟,盼望与它们同居呢。

相关文章

  • 燕子(科普知识)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古至今,人们都很喜欢燕子,认为有燕子到自家檐下筑巢,是喜庆的事情,代表着吉祥。...

  • 绘本讲师训练营【17期】20/21实践原创《燕子和它的朋友们》

    17132 马静 今天的实践课挑选了一本科普知识的绘本——《小燕子和它的朋友们》,其实讲科普故事还是蛮有难...

  • 卖萌贴 | 同学,吸猫吗?

    (喵星人的科普知识(⁎⁍̴̛ᴗ⁍̴̛⁎))

  • 2020-09-22

    科普知识引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 科普知识

    •已知宇宙由物质或能量组成,已知最小的物质单位是夸克。 •早期恐龙位于食物链顶端,地球上挖掘出许多恐龙化石,科学界...

  • 科普知识

    已知宇宙(包括生物)由物质或能量组成,已知最小的物质单位是夸克。 早期恐龙位于食物链顶端,地球上挖掘出许多恐龙化石...

  • 科普知识

    不安腿综合征(RLS)的一大原因可能是缺铁,即铁蛋白含量不足; 这种缺乏判断的标准不同于一般的'贫血', 判断不安...

  • 科普知识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拥有量居世界首位,全国每年生产的大量秸秆中,约1/3未得到综合利用,一部一...

  • 原来学好这些科目,对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写作源于生活,而生活离不开各种各种科普知识和小技巧。所以,换言之,写作素材就来自这些科普知识了。 来正题吧。这两天...

  • 风格其他的拔牙漫画(下)

    更多口腔科普知识关注:汕头口腔医疗中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燕子(科普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nd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