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什么书的迷芒

作者: 曹石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22:56 被阅读5次
    关于读什么书的迷芒

    我尝尝叹息自己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而不能通读天下好书。

    天下书故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就算不眠不休也只能读其冰山一角而已。

    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一直找不到解决之道。

    那么我的问题来了。

    究竟我该读什么书?又该从哪一种书读起?构建自己的知识的结构需要读哪些书?应该如何去读书?也就是读书的方法哪一个适合自己?怎么样能够读书又快又能够抓住重点,能够尽快吸收精华为己所用?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梁启超说清代诸儒治学喜欢“劄记”,也就相当于记读书笔记或日记。这是一种辛苦的求学之道,想要由此淹通精博,须下苦行僧的功夫。还有学者切磋询问往往以“函札”,即信函。现在的社会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学习途径越来越多,相较于以前任何时代都是无法比拟的。可是正因为信息的增长“快”和“多”,往往让人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反而有无所适从之感。我想就算信息再多,人能够接受学习的也是有限的。那在这个瞬息多变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我们的学习对象,才不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呢?

    我知道自己很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史哲学,也喜欢诗词,诸子,经传等。但在这个时代,西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自然科学、心理学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我连中国的国学都看不完,哪里还有时间去顾及其他的。在我手机上的电子书APP里面,我收藏了很多中国古文经典著作,但是却没有时间去看。

    我曾经看了梁启超写的《读书指南》。他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少年应该去读的国学书目。虽然他只列出了一些基本书目。但这些基本书目对我来说,以我现阶段的读书能力,可能要持之一辈子,还不知能不能读完。我很诧异,梁启超作为100多年前的人,他有什么方法能够读这么多的书,并且能够随时引用书中的文字,而不要去查看原书?能够把看过的书的思想意义都能够清楚吸收并且能够知道里面的好坏,能够比较地研究?

    记得看他的《三十自序》。里面讲他四五岁学四子书,《诗经》;六岁学中国略史,五经卒业,八岁学文,九岁能缀千文,十二岁应院试,补博士弟子员。治帖括,喜词章,爱唐诗过八股,家贫无书,日课《史记》《纲鉴日知录》,《史记》十分之八九可背诵。他是如何做到的?好像他并不是一时只读一本书。像他少年时读的书,我到现在还没读完。惭愧呀!

    在这里,我想请教一下简书的各位书友。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点。解我心中的迷惘,使我少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取事半功倍之效!

    也可与我私信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读什么书的迷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ou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