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中母校的高考捷报几乎霸了满屏,校友们都纷纷为母校点赞喝彩,为学弟学妹们(现今己多是儿女辈)的优异成绩而欢呼。遥想当年,我的高中生活情景仍历历在目。朋友圈中看到有高中学长写的高中生活回忆,更是勾起了我对高中生活的深深怀念,外地工作多年,近乡情怯,每次走到母校门口,总是没有勇气重回校园,只是留恋地看几眼,心里五味杂陈……下次吧,一定去母校去看看,看看迤山石可否依旧光滑如玉,听听柏树林里可还有书声朗朗。
那一年,我16岁,第一次踏进迤山高中校门。因为离家有点远,上学要住校,所以父亲专门去送我。父亲用自行车驮着铺盖,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路上,不时有人投来羡慕的眼光,心中不免几分骄傲。那时,能考上高中也挺不容易的。终于到迤山了,校门口人来人往,都是学生和家长们,很热闹。_走进敞开着的两扇大黑铁门,一块巨大的石头映入眼帘—迤山石,就是那传说中夸父逐日时因鞋硌脚而扔下的石子吗?还来自太空从天而降的陨石?迤山石的传闻己够神秘,又被放在正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可见是迤山中学的镇校神石了。
不容细看,就被父亲催着去看分到几班了,哪个宿舍。转到石头后的报栏那儿,在密密麻麻的几张名单中找自己的名字,还好,五班的名单前面就有我,再一看别人的成绩,啊,比我分数高的那么多呢,高手云集啊,这三年的高中竞争压力不会小的!是啊,全县最优秀的初中生都考到这儿来了,能和他们同窗共读也可谓三生有幸啊。他们既是同窗学友,又是竞争对手,三年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可不想成为其中的失败者,每年仅百分之十一二的高考升学率,压力山大呀!初中班主任曾预言我智商平常,也许第一年走不了,当时听了就心里很不爽,看不起人么,谁说的,我就要一年考个大学让他看看。自信满满,豪情万丈。
愉快而紧张的高中生活开始了。年轻老师们都毕业于西北大、陕师大等名校,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积极热情;中老年老师们学历也普遍都不差,且乐于奉献,甘于寂寞,安贫乐道,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出身农村,深知农村孩子想出人头地,高考可以说是最好的一条路。课上课后时常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娃呀,你们在凉房底下念书,你爸你妈还在东山日头背到西山,一滴汗水摔八瓣地下老苦呢……”虽说常有拖欠工资的情况,但老师们都有一颗献身教育、爱生如子的心,都能安心工作,用心教学,拿着微薄的工资,起早睡晩地教书育人,真是令人钦佩。教英语的孙老师、王老师,教数学的田老师,教物理的雷老师……都是名师,非常敬业,有师如此,何愁不出好学生。
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我们吃着从家里背来的馍,在学校灶上买一份两毛钱的菜或家里带的咸菜就着吃,穿着勉强算是干净整洁的衣服,整天埋头上课做题,只想着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实现全家甚至几代人的梦想。
每次考完试,总有同学为没考好而懊悔从而更加努力发奋学习,自习课很少有人说闲话,老师不在也静悄悄地各自学习,学习风气特别浓厚,这就是我们迤山高中多年保持较高升学率的根本原因。那时,学生们不比吃穿,人人都吃得差,穿得差,更鲜少有人早恋。埋头学习的我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面前书。
高三更是高中的重头戏,老师们铆足了劲用心教,学生们挽起袖子加油干,起五更睡半夜,几乎每个同学都日渐消瘦,眼里布满血丝,满脸的严肃凝重。是啊,决定人生的关键几步就在当前啊。高考前预选己经将一半同学淘汰了,眼看他们依依不舍离开学校,有些同学将从此步入社会时,不禁鼻子一酸。社会太无情了,留下的我们唯有更加努力,高考发挥出最好水平。
高考了,考点不远,爸爸送我去的,同学们大都是住校,由老师们带着去的。忐忑不安地拿到试卷后浏览一番,感觉和平时题差不多难度,平复下心情,用心对待每一道大题小题。三天考完后,走出考场,感觉像打了一场大仗,浑身松懈,回到家倒头就睡,竟然闷头睡了两三天,吃饭时被妈妈叫醒,一吃就又觉得困得不行,似乎三年的瞌睡都攒着呢。
过了近一月,高考成绩下来,虽不尽人意,但终于考上了,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本想再补一年,可家人不支持,只好去了志愿上估摸着分数填的师范院校。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是五味杂陈的,并没有怎么喜悦。。那年刚好爸爸下岗了,一下子没了工资,家里经济紧张,师范院校既圆了多年的教师梦,又减轻了家中负担。于是,我就上了师院,好在录取到了最想去的中文系。我的高中就此划上了句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