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拆书帮(ID:chaishubang)
2016年的9月份,我收到了我通过三级拆书家的邮件,那一刻特别激动。感觉我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不断尝试组织各种线下的分舵活动、读书会等等,有成功有失败。有时候我是一个主持人的身份或者观察家的身份,但更多时候我是拆书家。
作为拆书家,提前选书准备预备表,多数情况下会准备逐字稿,在准备逐字稿的时候就会在脑海中不断的想象现场的学习者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每准备一个片段,我都会问自己:
我表达的够简单直白吗?
我的这个提问够不够清晰?
我能不能引导现场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
更多地时候我会问自己:
大家会有疑问吗?会提什么样的问题?会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我怎么回应?
经过这一番的思考,大多数情况下我的拆书课还是很顺利的,把很多预测到的问题解决到了课前。但是也总有遇到预测不到的状况。
17年年初我在公司试水拆书课,第一课顺利结束,第二课拆《非暴力沟通》,结束后我心里得意洋洋,按流程该是答疑解惑的时间,我说:“现在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一个同事立马举手说:“你说的这个方法我觉得行不通,你的例子也没有说服力。如果今天我是你领导,然后我拍桌子说‘昨天让你提交的报告你还没有提交,为什么现在在这里搞什么拆书课’你怎么回答?”
What The Fuck!我当时脑袋开始觉得嗡嗡响,面红耳赤,第一反应:你又不是我领导!我领导不在这!你凭什么说这样的话?
可能不只是我会遇到这样的状况,任何一个人在公共场合讲话可能都会到这种情况:如何对遇到未尝预料到的提问做出回应?
看到《学会提问》这四个字可能大家首先想到了非常知名的批判性思维系列的书,然后并不一样。这本书更注重实际操作方法,通过两个维度、四个象限,把提问分为“轻松提问”“沉重提问”“劣质提问”和“优质提问”四种模式,帮助读者轻松理解提问本质,抓住提问实践的关键。
本书作者粟津恭一郎长期担任面向大企业管理者的高管教练,工作方式以一对一的形式向高管不断提问,被称为是全日本对“提问”思考最多、经验最丰富的人。
这本书对于如何提出高质量问题来说非常值得一读。
那么再回头来看前面我说到的问题,如果遇到别人面对你的提问回答除了你不曾预料到的答案怎么办呢?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学会提问》
有时,对于你的提问,对方会做出出人意料的回答,比如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或是你想得到具体的回答,可对方的回答却很抽象,等等。在工作谈话中,如果下属做出这样的回答,上司总会忍不住多嘴两句。这样的心情我完全能 够理解。
然而,无论对方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最好都不要评判其回答的“好坏”。
如果回答当场遭到否定,并且是感性上的否定对方会怎么想?肯定会对下个提问采取守势失去坦率回答的心情,其回答将会优先顾及你的心情而非真实性。这与促成发现和行动的优质提问恰好相反。
被问者给出意料之外的回答,必然有其理由,可能是因为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能只是有所误解。
你可以着眼于该理由,或是与自己预想中的回答之间的偏差,向对方再问一遍。
是这样啊。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会那么想?
原来如此。具体是指哪些事呢?
如果那么做,在这种情况下会怎样?
可以像这样暂时附和对方的发言,同时继续探索对方真正想说的内容。
对于我之前的脑袋充血、面红耳赤的状况,我应该:
首先,越是手足无措越应该安静下来。
然后,反问一句”哦,那我能知道你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吗?“或者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知道你是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来提问的呢?“
像打太极一样,先把这个反问或者回答接下来,再了解具体情况然后化解。
当然,后来我问过那个同事,他说,他提出那个问题并不是为了让我难堪,而且觉得很多时候如果人在情绪上就很难做出好的沟通。
SO,对于那个提问我干嘛那么紧张?
just so s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