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说来有点可笑》这本书,我发现它其实讲述了一个并不怎么可笑的故事,相反还有点沉重和压抑。
在这个故事里,一个名叫克雷格的高中生陷入抑郁之中,在一个想要自杀的夜晚,他鼓足勇气播出了美国自杀热线的电话,并听从对方的意见,自己主动跑去医院寻求帮助。他在医院接受了为期五天的治疗,并在家人、朋友、医生和病友的帮助下,慢慢走出抑郁的深渊。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故事,因为在这个男孩身上,我们都或多或少的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克雷格为升入职前管理培训高中——一所精英学校——他刻苦学习,从不懈怠,终于得偿所愿,取得高分,收到录取通知书,这本是一个非常让人开心的消息。结果,回头一看,“我以为自己在考试中拿到了800分非常了不起,结果,整个班的同学都考到800分以上。”这让克雷格觉得自己这点分数算不得什么了。而且一直不好好学习、吊儿郎当的好友亚伦也接到了通知书,更让克雷格觉得“哇,他真是天才,随便学学都能考的这么好。”
等到他开始了梦寐以求的高中生活,发现自己无时不刻处于压力之中,每天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时间都不够用了。但是即便自己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也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周围的人呢,简直不可思议,不仅在学习上游刃有余,竟然还有闲暇时间学习各种各样的课外知识,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别人是怎么办到的?他们一定都是天才,一定是的!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克雷格喜欢的女孩子最后跟自己最好的朋友亚伦在一起了。每次聚会,都要被迫看着他们各种秀恩爱,这让克雷格内心酸涩不已。
生活怎么这么难?克雷格内心的苦闷无处发泄,在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压力之下,他抑郁了,从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到自杀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克雷格的故事之所以引起我的触动,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也曾在生活里挣扎过的我,那是一段不愿回想的日子。
同克雷格一样,我也有一个压抑且痛苦的高中生活。从乡村的初中升入县城高中后,我发现比我优秀的人比比皆是,别人不仅长得好看,还特别聪明,学习很好,特长很多,家境优越……而自己呢,乏善可陈,相貌普通,家境贫寒,智商一般,学习也不行,属于老师不管的中游水平……原本是初中尖子生的我被迫接受了这么一个残酷的现实,那点可怜的骄傲和自信被击得粉碎。
话说,我跟克雷格的遭遇简直如出一辙。曾有那么比较聊得来的一个男生,要说有多喜欢倒也谈不上,只是有些朦胧的好感存在。但是聊了那么一段日子,这个男生突然就谈恋爱了,当然不是跟我,是跟别人,然后我俩就没有然后了。虽然现在想来,也是一件挺搞笑的事,但当时的我却是郁闷的,“我这样平凡无奇,谁会喜欢我呢?”。
我的高中生活就是这样,老师的无视,无休止的学习,没有多大回报的努力,持续的郁闷和压抑,经常性的否定自我,偶尔有“活着好累,不如死了”的念头飘过……那是一段没有活力的、黯淡无光的青春,但好在最后还是跌跌撞撞、满身伤痕的走过来了。
克雷格也是,即便也曾被打击的身心俱疲,好在最后还是走过了那段无比艰难的道路,没有被抑郁击垮。
克雷格是个有心的男孩子,他在医院里慢慢的发现,自己不是唯一一个也不是最痛苦的人。确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最幸福或最悲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和问题要面对;生活就是一地鸡毛,问题叠着问题,麻烦套着麻烦,而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决心和意愿去解决它们。
这些道理不仅仅局限于懵懂又躁动的青春期,亦适用于成年人的世界。年少时总想着长大,而长大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很多时候,自己必须单枪匹马面对生活的兵荒马乱,长大后才发现原来成年人的世界更加复杂、更加残酷。生活、事业、家庭等等的问题层出不穷,怎么办?可以深夜痛哭发泄情绪,可以大吃一顿抚平心绪,可以买点东西慰劳自己,但天亮以后还是要收拾好自己迈出家门去面对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不厌倦于活着,不放弃任何希望,接受现实,也认识到有些事非人力所能及,遗憾和圆满、快乐与苦恼永远相依相随。
最后,抑郁症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生活会有郁闷和不开心,但是到了悲观厌世的程度,甚至有自杀企图或行为,就不是简单地“想想开心的事,吃些好吃的,别想那么多”就能解决的了,它已达到了疾病的范畴,当事人已到了强弩之末,自我拯救是不可能的了。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去医院,看医生,不要讳疾忌医,患有抑郁症不是什么羞耻的事,坦然面对就好。身边的人也不要嘲讽打压,刀不割在自己身上感觉不到疼痛,还请多多释放出善意,陪伴、鼓励对抑郁症患者就是最好的良药。
总而言之,这本书讲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故事,无论是明亮美好还是黑暗抑郁,都没有过分夸张,就像书的封面所说“生活再糟糕,总有开心的事情发生。”好好看看这本书,书里有着你我他的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