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广告呼声,越来越多的父母把自己的幼儿推进了锤炼学院,但孩子稚嫩的身心还没有得到充足的成长与舒展,就过早地进行锤炼,不是逆势而为么?
然而,商家们为了自己的口袋,父母们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似乎是都卯足了劲、拼了命也要把自己罪恶的手伸向还无力反抗的孩子,断送他们童年该有的欢乐和生命本该有的灿烂。于是,中国普通民众从目不识丁到了内卷化3.0的时代,空怀一腔抱负然而热情无处施展,成了青年们普遍的焦虑,面对现实的无情打击,佛系、丧、躺平开始悄悄在这个世界流行。
我们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都害怕自己的孩子掉进这种痛苦的深渊,但现实似乎无解。人们解决的办法就是使本已苦不堪言的内卷变得越来越内卷,以为只要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他们就能达到终点。
殊不知,在教育的领域,在人生的长河,赢在起跑线的过早锤炼,早已使孩子失去了生命的鲜活,成年后的他们已如一个个千疮百孔的老者,垂垂老矣!那如何突破现实的桎梏,如何冲破常规的屏障,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赢得人生的一席之地呢?
我想,无它,唯把孩子的东西还给孩子。
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命动力去寻找他们所热爱的东西,让他们在该玩耍的时候玩耍,尽情收集生命的能量,让他们在愿意起航的时候一飞冲天。
而实现这一切,游戏化思维可以一路引领成长,永不言倦。这是经400万高知家长见证,实测有效的教育理念。
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张华,更是利用这一方法见证了无数被动、麻木的孩子的人生蜕变,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自信、有爱心。而他,作为一个父亲,把他培养孩子与创办商学院的所有心得在这本《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和盘托出,希望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惠,不要让他们成为现实的奴隶、潮流的牺牲品。
这本书分八大模式,从教育的现状和人们普遍的焦虑出发,一步步帮你从观念纠正到打好地基,从准备到行动,从出发到过程,从接受过程的不完美到让一个孩子最终拥有稳定的核心,完成一个人该有的所有成长。
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我们做父母的职责,我们不该为了眼中的快而忽略真正的快。
一、观念纠正:为孩子的生命留一点白
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都不含糊,都有着自己明确的来路和愿望。初生婴儿,混沌未开,朴素天成,或许它们还不知自身的使命,但天地准备让它们降生之际,早已为它们规划了路线。
而我们人为的塑造和改变,势必会违反这种天定。而所谓天定,无非是一个孩子依据自己的心性,去选择他自己要走的路。伟人何以生在深山,14岁一定要走了出去,是使命使然;杨振宁学生时代,就一个动词的过去分词并不表示被动的意思提出疑问,而不怕同学们嘲笑,亦使命使然。
遵从使命,是顺应本能,就算被阻止被嘲笑、被这个世界所孤立,仍不改其乐。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自我发现自我激励的过程,外界所有不先了解就干扰、阻截的行为都是不当,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虽然有些短期内不会显现,但一旦积压到不得不发作的地步,就悔之晚矣。
因此,填鸭式的教育不是教育,是剥夺;应该做好时间管理的是你,不是孩子,因为孩子永远活在当下,而你,思绪总是在远方游荡。
为孩子的生命留一点白,给孩子的教育留一点白,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你放过自己的唯一手段。
所以,父母们,千万别放下孩子去挣钱,却对孩子说“这都是为了你”。因为孩子并不知道,钱比亲情重要,钱可以买来人生,是你,一直在把这种信念强行灌输给他。而他,在接受了你强行灌输的信念后,你又反过来开始呼天呛地地寒心,这不是故意给孩子挖陷阱,让他处于不仁不义不孝吗?
我们与孩子相遇,只有这一世的缘份,为什么一定要置他们于这般境地?
二、打好地基:让孩子的人生广泛接触
给孩子自由,不是放任自流,放任自流的是孤儿,他们一生都找不到回家的路。给孩子自由,是让他们广泛地接触世界,只采取引导、保护的策略,而不是采用干预和控制的手段。
广泛接触的第一个最有效方法就是玩。
我们生存的一切技能都是在玩中得到巩固和拓展的,小到伸手抓饭,大到跑腿撒欢,无不是因为兴趣引起了去探索的欲望,然后在欲望的驱使下学会了一项一项对于其他动物来说,很难学会的本事,使我们成为智人。
玩就是把孩子放入真实的世界进行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不断扩展孩子的边界。周岭在《认知觉醒》中说,我们跳出舒适区就是不断在舒适区外围扩张,这种成长不会让自己觉得太难,还会每天获得成就感,让自己非常充实。
孩子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当然也应该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游戏化方式,让他们得到心灵的满足并不断扩大自己的人生边界。可以说,玩,不仅让我们渐渐在模拟中习得技能,不仅让我们在摸索中开发更多的技能,还能为我们的心灵提供源源不断的心理能量,会玩的孩子一生都不会太苦。
广泛接触的第二个最有效方法就是多读书。
玩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实际互动,它能提供给我们真切的感受与及时的回馈。但一个人在这种接触中对于认识的提升实在有限,当达到一定上限时许多不过是无谓的重复,这时孩子会无聊,会开始思索一些奇奇怪怪没有答案的问题,这时,书就派上用场了。
书会让孩子遨游在更广阔的世界,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全世界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聪明人对话,让书引导他们思索,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获得他们自我的足够肯定与成长。
所以,玩耍和读书是构成孩子成长的两大基石,缺一不可。现在社会的过早技能灌输,与他们自身的渴望亳不搭界,难怪有少有孩子能真正提起兴趣。一种智识只有是他在玩中意识到,是目前他非常缺乏而又非常渴望掌握的,他才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不给他学他也偏要学。
喜欢动手的孩子,一定会对技能产生足够的兴趣,爱思考的孩子,一定会提出许许多多奇怪的问题,然后对未知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所有的学习动机都要孩子自己去触发才有效,我们不培好孩子兴趣的芽,却在还发芽之前,把他们将来可能希望做的事情硬塞给他们,这不是故意浇灭他们的激情吗?
三、行动核心:用游戏化思维引领孩子终身成长
说了家长的观念纠正和孩子人生的基石建立,那我们该如何引领孩子正确成长,成为一个不畏难不轻略的人呢?
这就来到了我们真正的主题,游戏化思维引领孩子永远向困难迈进的勇气,和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的真诚。
拥有这种思维的孩子,一生都不会用玩笑来对待自己的人生,也不会把人生看成一道迈不过的砍,而是对未来永远保持热情和冲劲,任何时候都认为我可以。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我所理解的游戏化思维,就是我们现在世界常说的设计思维。何为设计思维呢?通俗的讲,设计思维就是跳出条条框框,真正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是一种刨根问底式的“源创新”思维,是一套系统的创造力培养方法。它能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升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它能用逆向思维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也能用多元思维出乎意料地解决问题。
它具体的流程是:
1、同理心
设计思维的第一步是建立在同理心而非同情心之上。因为同理心,是让自己既能体验别人的感觉,又能保持足够的理智,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同情心,只会让自己陷入与别人同样的一条河流不能自拔。
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他人的感觉,也可以通过采访别人,真正地让孩子们去了解一个人的处境和他的内心想法,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认知,而不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考虑问题。
2、定义
一个问题可能存在方方面面的影响,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现实,所以在解决问题,一定要先去界定问题,看清这个问题的本质,然后再着手行动。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只给我一小时的时间拯救地球,我会花59分钟找准核心问题,然后用1分钟解决。”可见,定义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方向对了,结果才会对,方向不对,越努力越失败。
3、头脑风暴
当找到核心问题之后,目的就是攻克它。但是任何一个问题,在当下发生时,它都是一个新的问题,根本没有什么拿来就可以用的办法,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精准聚焦,找到各方面可以攻克它的方法。
于是一定要集思广益,不管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的意见,我们都要尽可能带领孩子汇集,然后让他们制定出一个最优的实施方案。
4、原型制作
根据选定的最优实施方案去行动,一步步把它呈现出来。在呈现的过程中,鼓励不怕犯错,一点一点地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
让孩子做到,如果没问题,就进入下一步,如果有问题,就回到起点,回溯已完成的步骤中是哪里出了问题,然后着手解决,解决了再进入下一步。
5、测试
产品成型后,一定要经过不断的测试。个体的成功,不代表普适性,一定要针对具体的对象目标进行广泛地测试,不断的完善及操作流程及最终产品,让它真正能服务大众,使孩子获得真正的个人成长。
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思维是不断发掘大脑潜能,而且是从自身的接触和思考出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像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玩,而为自己设置的规则和难题,把无目的的玩设计成一个游戏,让自己可以更集中精力地去玩,在玩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还可促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游戏变得更刺激。
所以,游戏化思维是一种最有创意最能激发孩子兴趣,让他们心甘情愿不断突破自我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精神不但让孩子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把世界当成课堂,不但从中提取养分和素材,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
孩子为用而学,更有积极性,孩子为学而用,更具实用性。虚实结合,是我们的世界,灵欲统一,就是孩子的最强动力。《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让我们把世界还给孩子,让我们把孩子最原始的生命自由还给孩子, 这会让我们的孩子更幸福,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