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感觉最近没有灵魂,整个心间空空的,还觉得脑袋也木木的。
其实我知道答案的,因为一直忙于看非虚构类书,看那些没有感情成分的畅销书、成功学教科书。好长时间了,把自己弄得像个机器一样。
今天在看蔡崇达的《皮囊》,这一次我以为我会安安静静的享受一本温情的故事书,学一些优美又寓意深远的句子,迫切想要润饰一下快要干枯的灵魂。
一开始我如愿了,比如作者的阿太曾说过:“肉体就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又比如作者感慨的:“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这样的句子是耐人寻味的。
然而,越往后看,越不再只是被某些句子敲击内心了,而是书中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我的心,又被母亲的坚毅和执着拽着我的心,被一家人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不屈不挠抗争所感动。
看到父亲倍受中风偏瘫疾病折磨,以及离世时“我”嚎啕大哭的这部分,我的眼泪涌上眼眶了。
作者笔墨太细腻,细节描写让我读得感同身受。心口堵得慌,脑袋变得又昏又涨,无法继续下去了,索性停了下来。等心情好点了再看。
生活从来都是残酷的,所以我们总是在努力追求一些小小的幸福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都不过是尘世里漂浮的一粒尘埃,于历史长河中不过是风吹即散,过眼云烟,无足轻重。
但是,就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一生的体验又将是及其沉重、及其漫长的。如何接受自己在这个世上扮演的角色,如何演好它,演得真实,演得入戏,演得灵魂与皮囊融为一体。
这些天接触太多的理想、奋斗、成功等等教化,忘了思考现实生活的亲情和生老病死等等话题。眼下就好比从高高的云层突然跌落到坚实的地面,被这本书的内容激起无尽的伤感。
文中太过真实的故事总不免惹人惆怅。作者写自己的故事,写身边人的故事,阿太,父亲,母亲,邻居,同学,朋友……
我忍不住抱怨,干嘛总要盯着这些失意的人来写呢,硬生生用一个字一个字的去透析他们,好残忍!然后又把他们一个一个写消失了。
作者以为写明白了他们,偏偏他们自己活得不明白。
其实除了作者笔下的他们,身为读者,旁观着的我们又何尝不是都没活明白吗?
至此不免羡慕作者的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清醒。同时也感慨作者过早的成熟理智和超然的冷静。
文笔总在不动声色处让人毫无防备的瞬间眼眶红热,几次胸口突然犯堵,不得不间或停下来长出一口气,才能平复内心的涌动。然后继续被作者带着,朝着某些方向开始思考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
作者带领我们追忆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刻,又引导我们向往最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定要真诚地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那么,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呢?作者说“你根本不知道怎么生活,也始终没有勇气回答这个问题。”
他说,只有务实的、谦卑的,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才能真实地抵达这个世界,抵达梦想。
是的,“人最怕的是发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得不到不甘心,想要得到,又无力抓取。从此心里就缠上了结。
无力感,就像父亲的偏瘫一样,挫败着肉体,也挫败着精神。最后,只剩下歇斯底里的嘶吼。又或者,连嘶吼的力气都没有了。
“我记得那种被困住的滋味”,母亲说。这是她小时候在海里差点溺亡,后来脱险时说的话。
谁都有被困住的时候,也都因为母亲说的这句话回味到被困住的滋味。
在书里,父亲被偏瘫困住了,张美丽被世俗的偏见困住了,文展被自己远大的抱负困住了,厚朴被“世界”困住了……
显然,作者在成长的道路上也被困住了,被父亲的疾病,被母亲的依赖,被从十六岁开始就强加的“一家之主”的责任困住了,致使他过早的成熟,背负太多的东西。
然而,他又还是稚嫩的,他也在困惑一些东西,迷茫一些东西,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去探求。
挺喜欢这本书的,教会了我许多生活的态度。文中许多人物身上的故事,也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只是我却从来无法用笔墨去描述出来,而此刻都借助作者的文字得到了宣泄,获得了更深一步的认知。
困住皮囊困不住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