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的好人,是很难做的,他可以对人施恩,但不能要求人回报。否则,加惠于人的功德不能彰显,连原本善意的品性都会荡然无存。所以,古人说:“施恩不图报,图报不施恩”。
让人更失望的是,如果这个人恩怨分明,对人施恩必要索取回报,连本带利都从受惠者身上收取,那他的人望和结局更惨:受惠者怨恨之外,还会忘恩负义、转恩为仇——他自己简直成了树立敌人、结仇为对的“自我掘墓人”。
好人难当,好事就少做。一般人为了规避伤害,减少反噬,止损保失,就选择性行善积德,不自觉地把内心的善意,变为有意向的情感投资、精神上市的功利行为了。
对待这种化善为利的施恩行为,我们不应单纯以道德的名义指责施恩者的动机。因为善良的付出需要精神的回馈才能激发施予、物质的加持才能保障内心的动力,索取回报——增值性反馈——就应成为理所当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