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防御机制的辨别和区分

防御机制的辨别和区分

作者: 铭镜_Thinking | 来源:发表于2023-05-15 22:27 被阅读0次

    只要欲望和现实产生了矛盾,也可以说成本我与自我之间产生了矛盾,就会在心理上出现本能的应激反应,比如压抑、否认,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内心的安宁。就像我们看见有狗来追我们,我们就疯狂的跑一样,跑是一种症状或行为,背后的本质是我们怕狗咬着我们。心理防御同样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症状,但是背后的本质却是值得我们深究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常见的防御机制以及背后的本质。

    压抑:自我压抑是很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些事情或观点你不认可,但是领导或家长已经认可这种观点了,你只能把自己的情绪,念头或想法压抑到潜意识里。或者又时候害怕跟人产生冲突,有了不快或不同一件总是闷在心里,哪怕别人冒犯了自己,也不跟人争执,所以会感到“压抑”。面对强势,压抑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但事后压抑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发泄出来。什么事都憋在心里,就是过度的防御,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其实,对亲密的人我们完全可以释放脆弱的一面,面对那些平时可以交流内心的朋友,不用担心太多,通过倾诉得到关爱和理解,化解内心的痛苦。

    投射:投射这种防御方式我们也很常见,比如一个妈妈看见一个人在捡垃圾,转头就对孩子说:你看,如果你还不好好学习,长大后你就像他一样捡垃圾。这就是妈妈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从这个行为上可以看出妈妈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焦虑。另外还有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就是妈妈觉得天气冷了,就催孩子多穿衣服,这也是妈妈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投射效应也是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以自己的感受和好恶去定义别人的感受。

    置换:工作没做好,被老板骂了一顿,自己不敢骂老板,但是心中却一肚子委屈,回家看到孩子躺沙发上看电视,莫名其妙的把孩子骂了一顿,孩子心中也委屈,不敢对老爸发脾气,对着家里的猫踢了一脚,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踢猫效应。老爸把对老板的不满置换到孩子身上,孩子把对老爸的不满置换到猫身上。

    反向形成:我们生活中常说的酸葡萄心理就是反向形成的最典型的例子,葡萄很甜,我们很想吃,但是又吃不到,这时候如果继续想着这个葡萄好吃,会越想越痛苦,所以这时就会无意识形成一种反向的自我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这种反向机制就是酸,所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很典型的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另外生活中常遇到的因爱生恨,口是心非,越想得到啥越表现出不在乎的样子等等这些都是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还有一个我们常说的笑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未来此!也是反向形成防御机制的典型应用。

    合理化:学生考试没考好,解释说考试的题目超纲了,有一些偏题和怪题,所以才导致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不承认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问题,而是通过合理化的防御机制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全感,这种防御方式只会在当时让自己的内心有些许安慰,但是从长远角度上来说对自己是不利的。

    升华:升华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防御机制,是自我将本我与超我完美结合的防御机制,所谓升华,就是指将原始冲动以一种能被社会接纳的方式释放出来,既满足了本能欲望,又得到社会的许可。比如小虎灵活好动,有运动天赋,在学校里经常调皮打架,让老师家长都很头疼,后来小虎报考了体校,在体校里联系散打,经常打架这种暴力行为虽然满足了小虎的原始欲望,却无法被社会接受,而练习散打参加格斗比赛,不仅可以满足本我的需要,同时也被社会所接纳,这便是升华这一防御机制成熟的体现。还有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后,把自己的悲愤和屈辱升华到史学研究上,最终写出了令世人敬仰他的《史记》。

    退行: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比如有些女生,男朋友因为要加班,没法陪她过生日,电话里给男朋友撒娇发脾气:“我不管,你现在就要回来陪我过生日,不管你工作是否重要,必须得回来!” 这就是典型的退行的表现,这可能是在小的时候父母未满足期愿望时也是以这种方式来要求父母达成她的愿望。或者一些适龄青年,父母一催婚就把自己关到房间里不说话了,也不吃饭,像个小孩子一样耍脾气,这也是退行的表现,以此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否认:否认就是不承认心里痛苦,比如一个小伙子失恋了,他心里很痛苦,这个时候别人来劝他:“失恋了一定很痛苦。”“没有,没有,我没事儿!早就不想跟她了,走了更好!” 还有我的一个朋友,每当别人质疑或者批评他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我没有,不是这样的。”无论他是否真的是这样的,他总是第一时间否认别人的质疑。否认的防御机制有点像自欺欺人,但目的还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合理运用否认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效地保护我们,使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但过度使用也意味着我们自身还不够成熟,毕竟否认的本质是逃避,并不利于我们解决问题,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

    代偿:生理学上的意义是指人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机能,当某一器官的功能或结构发生病变时,由原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它器官来代替,补偿它的功能,比如瞎子的听觉都比较好,聋子的观察力都比较强;在心理学力代偿大概也是相同的意思,比如有些父母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艰苦,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很多磨难,自己有了小孩后不愿小孩子受他们的苦,溺爱子女,简直到了是非不分、利害莫辨的程度,这可以说也是一种代偿的冲动;另外我们生活中发现大多安全感不足的人容易自卑,自卑的人容易苛求完美,自卑的表现就是对安全感不足的代偿,同样苛求完美也是对自卑的代偿。生活中常说的一些谚语,比如:“知足者常乐”,“吃亏是福”,“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等都是代偿的表现,一个人所感受过得意和失意的两类事情可互为代偿。代偿的结果,得意的事可减轻失意的事所造成的焦虑与不安,利于心态平衡。

    情感隔离:情感隔离是指个体在经历某些不愉快的情景中,无意识地让自己处于一种没有情感体验的状态,以此来避免可能深入体验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比如一位母亲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每天记单词,每天记10个单词,1年记3000多个,两年记得单词就达到考研究生的标准了,这就是典型的情感隔离了,没有考虑到人会有遗忘的,把人当成机器了。情感隔离有时候在一些特殊职业可能是一种必要的素质,比如医生,他们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如果因为目睹病人的痛苦并陷入担心与焦虑不安中,可能就无法做出客观的诊断;再比如律师,如果过多地被代理人的情绪或者自己真实的立场所影响,那么可能无法为代理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被隔离的情感或者体验不会突然消失,只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它仍然会隐性地存在着。所以,情感隔离防御机制的使用需要适时、适度,如果过于刻板僵化,反倒可能会带来心理问题。

    任何一个防御机制,都没有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当我们了解防御机制的时候,不是为了使用它,也不是为了避免它,而是当生活中这些防御机制出现的时候,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防御机制,去感受它并且接纳它,那就很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防御机制的辨别和区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yr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