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704923/08536851ed2c85cd.png)
网上闲溜达,眼前冷不丁冒出一篇文字来,标题为《老话说:东西四不借,借了家败亡,是哪四样东西?你知道么? 》。
说实话,笔者一向是不屑瞭此类文章的,连标题都带着丝丝忽悠嘛,何况还有偷抄嫌疑。本篇之冒然出现于眼前,纯然鬼使神差(实际当然是不经意间触了哪个键)。恰如电脑输入界面上的中英文转换一样,英文几乎不用,但它却时不时自己冒出显摆一下,弄得你每每思路被打断,好生恼人。
那就看看。大概吧,此类的相遇就像年轻时的恋爱交友,相互遇见也是一种缘分,天意如此,你即使看不中也得有个礼貌举止对不。
文章里说的四不借为:第一婴儿床。为嘛不外借呢?“因为婴儿非常的脆弱,一旦婴儿床出了什么问题,而且这个婴儿床借给了别人,婴儿放在婴儿床里面突然之间给坏掉了,或者把婴儿怎么怎么样了,这个是赔不起的。”
第二杀猪刀。“之所以不能随便借,是因为杀猪刀本身就有着特殊含义。大家也都知道杀猪刀也好,还是古代刽子手也好,他们手里的刀都常年经历着血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有着一部分镇邪的作用。”
第三拐杖,原因呢诠说太过牵强就不说了。第四药罐子,“药罐本身就包含着某种隐私,如果说把药罐借给别人,而对方正好正是个中医先生,他可能通过药罐就知道你有什么病,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且药性的中和等方方面面都是大问题,所以古代人一般不会把药罐借给别人”。
果不其然,基本上属于胡说八道,话不着边儿。
如果真要总结出过去农村的“四不借”,那农村出身且眼下大半辈子已过的笔者倒是很愿意把自己的一点见识和思考拉扯拉扯,不妥之处多请批评。
同样也是“四不借”。
第一不外借的是刀,包括各类刀具。道理简单至极,刀乃凶器,万一因外借出事,借刀杀人,刀主家须承担连带责任,这一点古今相同,没什么两样。杀猪刀剔骨刀那是杀猪匠必备的第一家什,屠夫专用,一般用不着向人借;菜刀呢一日三餐必用也不用借还。铡刀呢笨重不易搬动,瓦刀虽称刀实际不在刀之列。其它如砍柴刀,揿草刀什么的,使起来农家大多得心应手,外借时真得掂量掂量借者的身份了。镰刀亦如此,一是农忙时节家家离不开,二是早先农村真有挥镰刀打架的。林林总总吧,借刀在农村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举止,故而一般刀具不外借。
第二不外借是药罐子,为嘛?前述的所谓原因全然扯淡。实际情形是这样,农村迷信的老头老太多,在其心里和眼里,药罐子便是疾病灾患的代名词或实物。外借不存在什么说道,但对方还回来就是大忌了,那不就是把疾病和不详送到我家门里了嘛。故而药罐子在农村是只借不还的。药罐子主人如果急用了也只能到借家那边去自行取回。可这么一弄,自家花钱买回的药罐子就极有可能始终被他人再用,自家人没病没灾也不便自行取回吧。时间一久,药罐子在谁家都有点弄不清了,还得自己花钱再买,而药罐子本身的不祥寓意,花钱时心里自然大不爽了。如此一来,药罐便不再外借。
第三不外借是车,不过此车并非现在的家用轿车,而是现在还大量使用的农用小平车出现前的手推车,彼时的各种农作物收回到自家院里,都须靠手推车来完成。如此一来,农忙时节要借用人家手推车自然便是间很棘手的事情了:借你吧,耽误自家庄稼回收,那可是龙口夺食呀;不借吧,很得罪人。久而久之,便有了车不外借的乡俗。
第四不外借是棺材。早先的农村,山南海北大致都一样,那就是老人很愿意儿女早早备下自己的百年之所即白茬子棺木,在农村一般闲置于柴厦的一角,老人看着舒心。此间假如某街坊家出了意外,譬如跳井喝药,突然有人过世(这种凶事一般不超过三天必须下葬,即便做棺材也来不及)要来借白茬子棺木,通常是行不通的,只能到当地的木作行里去买或赊。为什么这东西不兴借还呢?一则本身属凶器,能不动则不动;二则棺材乃“财”,故而不外借;三呢,一借一还间,器件太大,木质的好与坏间价值就差牛鼻子了,很可能到时被动还无话可说,那就麻烦大了。最后干脆——此物不借。
早先的农村人家,家家户户的各类家当特别多,彼此间的求借与归还的讲究自然也就多。上述的“四不外借”只是个皮毛而已,细碎的那些讲究和说道日后遇见了再说。
顺便说一句,实际当下也有一些概不外借的东西,像身份证,医保卡,手机,私家车和房产证等等,不外借之理与古时也基本相同。可参照理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04923/2eb4af99b25a7aa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