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关于国家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的辩论正在持续。中国经济的崛起让国家资本主义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是我们的文章发现民营化可以通过产业上下游的发展,以市场导向的方式,对经济产生有益的影响。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模拟,也证实了这一点。
目前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的争论没有涉及公平的范畴。一方面,经历完全私有化的国家往往经受了私有精英群体攫取公共利益的情形。另一方面,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在生产者服务得到发展的情形下,民营化确实扩大了收入差距。但是,相较于市场经济扩大收入差距的后果,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的研究十分少见。从理论上看,国家主权资本的目标可能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优势所在。但是,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国家资本主义在运作时并不必然能够实现这一主张,因为中国是地球上收入差距最剧烈的国家之一。这可能是市场化改革在提高效率的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成本。但是制度性的扭曲同样存在。其中一个方面在于部门间的收入差距,即如何在国家控制的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分蛋糕。由于双轨制的持续存在,部门间的收入差距是持续存在的。因此,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对于收入差距有何影响,仍待规范的研究成果来支持。
discussion
目前关于民营化对于熟练-非熟练工资差距的影响的研究中,大多是从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入手的。Chao et al (2016)的结论是,如果市场结构更加具有竞争性,那么民营化将会提高工资差距,但这会降低社会福利。与他们的研究相比,我们是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讨论民营化的。相比Chao et al (2016)等一系列分析行业自由进出和行业自由化的文献,我们通过上下游的纵向产业组织环境也发现了民营化可以提高工资差距和提高社会福利。
第二,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在存在生产者服务的背景下,民营化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可能是正U或倒U的。这一方面取决于制造业部门的参数,另一方面取决于生产者服务部门的市场结构、加成率。这一点在已有的研究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在已有的研究中,制造业部门的参数没有对社会福利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我们的研究结论指出,生产者服务可以作为提高社会福利的工具。因此,我们的研究不仅补充了已有研究的结果,也取得了新的发现。
最后,由于设定为垄断的产业组织结构,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在自由进出的产业组织结构环境下不成立。我们实质上只考虑了制造业的短期情形。这是下一步研究时可以放松的条件。未来可以通过研究制造业的动态性,来检验我们的模型在短期的结论在长期是否依然成立。不过,作为对研究结果的外推的猜想,一种可能性是,当考虑到制造业的市场结构时,民营化对于社会福利以及对于熟练-非熟练工资差距的影响,有可能会比我们采用垄断经济的设定中的达到的效应来得更大。我们试着论证我们的观点。当市场变得更加竞争时,制造业的加成率下降,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也会变大。因此,更容易出现1+k-B<0的情形。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要求生产者服务的加成率极高。因此,这个效应在生产者服务极具竞争性时会非常小。要求制造业是竞争性的环境,以及要求服务业是具有垄断势力的环境,这一点似乎已经显而易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