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的人都特别重视仪式感,跑步后必有里程数的截图,网红店吃饭前必拍照,那对于一项需要长时间完成的项目,也有类似的仪式感吗?
当然有!
经历过之前的备考经历,不得不说,心智也有了不一样的微妙变化,由此也形成了自己想要去完成一件事的流程。
在此写下,也算是为准备考试的小伙伴提供些建议吧。
1
01.明确它对我们的意义,这个很重要。
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
只有十分清楚无误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穿越一路的风暴,顺利到达那个彼岸。
比如我就是想通过这样的考试证明自己可以,也希望自己完成这样一件看似很难完成,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的事情。
我更希望由此看到自己的蜕变。所以我在日记本的扉页写下了它带给我的意义,就是用来时刻督促自己的。
02.制定计划。
当认清自己的目标后,底下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计划。
这里面就需要说到对那个目标的拆解——写明所需的时间、路径,以及以何种方式到达。
像我备考前,就会首先就会想好要安排几轮,再计算每一轮具体所花时间,再将这具体所需的时间一点点安置在每一天的学习任务中。每天只需要按照进度一点点完成即可。
都说焦虑的反义词就是“具体”,做好计划时,每一天的任务也就不再模糊,他们都因被量化,而变得清晰可见。忐忑不安的心情,也会因此消减不少。
当然计划可以被改动,人总有各种突发情况不能按期完成任务,此刻就要启动应急计划,一旦完成不了,就找其他的时间补上。
03.告诉身边人
我们都不是绝缘体,我们不可能单独地生活在只有自己的密闭空间里。
若是在学校,需要告诉舍友自己可能不能一起去逛街,看电影:若是有小孩,则是需要和先生孩子商量,以后的家务需要他们更多地参与。
这样做,一方面是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尽量做到在计划的时间里不打扰自己;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能监督自己,毕竟人总有开小差的时候。
不得不说,滚滚在这一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俨然大人一样肩挑起家里的很多家务。我在疯狂汲取知识的同时,他也在这样的机会里迅速长大。
04.寻找最佳有效的固定时间
这里说的固定时间,是指经过自己的摸索实验,找到一块相对固定的大片有效时间来学习。
有人说,有时间学习就不错了,怎么还挑三拣四。
其实不然,你想想看,如果同样的时间里,一个你瞌睡连天,一个你精神抖擞,你猜哪种更有利于学习。当然是后者。
这就需要你不断地尝试,我就是在意识到这个之后,将学习的时间从挑灯夜读变成了早起3小时学习,或是下班后的3小时。
这样一算,既保证了日常学习时长的所需,也不耽误孩子的日常生活。
随着精神状态的变化,也带来了学习积极性提高,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变化带来了后面这么多。
可见,认知、习惯的改变,真的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我按照自己的情况摸索到的,你们也可以自行尝试一番。
05.固定的学习点
以前是和孩子一起在客厅的餐桌上完成码字之类,当发现要沉浸学习的状态,就不能满足了。
不说孩子一会一个问题的干扰,单是孩子的坐姿,就会让你时刻想要去提醒,而一项需要长时间专注的事情,是不允许这样被打断的。
于是我果断地将学习的场所搬回了卧室,和孩子约好固定的时间内,彼此在各自的房间忙各自的事情,互不干扰。
碰到周末,这样的固定学习点自然就挪到了图书馆,效果一样很棒。
这里也因前面的事先说好,良好沟通,约定就变得水到渠成。
06.远离手机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远离手机。
我们被手机控制的地方太多了,联络用它,拍照用它,听歌用它,看书用它,看电影用它,买东西用它,点外卖用它,导航用它,租房用它,做核酸也用它······
几乎想不到还有什么是手机办不到的,以至大家不自觉有了一种共识——到哪都要带上它,即便是如厕,洗澡也带着。
但学习有它却万万不行,只要它在,那是一个字都看不进去的,因为手机里好玩的东西太多了。
我和手机的对抗也是历经各种尝试,后来发现只要目之所急,都会是它的俘虏,所以将其远离自己的视线,请出卧室。
我也试过飞行模式,最后还是低估了自己,唯一且好用的方法就是不要看到它。
这就是贯穿我半年学习的这一套流程,也让让每天的复习计划得以如期正常执行,而我也成功地从刚开始一分钟也坐不住,也学不进去,慢慢变成坐在桌前2、3小时不挪窝。
这里面都离不开上面说的这6点。
不信,你也来试试!
正确的开始,微小的长进,然后持续。
就能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