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是这样子,刚开始,进入一个陌生的群体,因为知道笑容、主动和亲切,比较容易融入群体的氛围。于是,最初的一段时间,会经常笑,有礼品和好吃的东西会与人分享,而且不发脾气,语气轻柔。
为此,身边开始聚拢着人头,一来二去的相处中,逐渐有人在你午休闲来无事,找你聊天,给你分享好笑的事情和美好的物品。但是,当陌生感消去,自身在群体得到一定的地位和熟悉感,心里想与人保持距离的想法愈加强烈了起来。后来,竟然演变成恐慌的心理状态。
其实,有时候真的害怕与人过于亲近,当不太熟悉的人站在身边,尴尬不知如何处理的心态,渐渐地浮出心底。倘若有人说一同行走,会有所抗拒,然后用诸如“不用,我不走那边”“谢谢,但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你先走吧,我落下了东西”的借口拒绝掉。如果有人邀你一同出外游玩,想保持距离感的你,又会百分之一百地拒绝掉。又假设别人想和你一起出去吃饭,你想避免路上无人可聊的局面,结果,又推掉了邀请。最后,剩下孤身一人。
孤身一人有孤身的好。可是,事情并不仅仅只在孤身一人这个问题上。真正的问题是,学不到在群体里面真正地与人相处。虽然在心里面数十遍地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美好,需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但相处不久,陆陆续续地体会到大家各自的脾性,喜欢的,当然会继续保持着联系,但是不喜欢的,却无法劝勉自己再与其熟络起来,慢慢地,透明的薄膜在两人间晾起,中断了交流的信息。
适当地保持距离是件好事,但是经常性地断绝交流却对自身不善。为何不善?其一,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动物,而社会,根据牛津高阶里面的解释是“people in general, living together
in communities”,既然是群体性居住动物,自然需要学会与群体交往,不然在群体合作的职业性质中,太多的工作与任务,无法一人完成。其二,情感需要相互补给与反馈。两个火把在寒风中燃烧,尽管柴火烧尽终须灭,但如果两个火把相互靠在一起,能够燃烧得比较旺盛,足以抵御寒风;如果两个火把离彼此愈来愈远,那它们给风吹灭的速度会更加地快。这如果人际相处,平时善于跟人打交道,产生的暖意,能够驱除内心的暂时的寒冷;若只一味地回避人群中的交往,可能容易给寒气所寝室殆尽。
把以上的道理说给自己听,但又觉得合理之处又有不成立之处。至于什么不合理了,自己也弄不明白。也是不明不白,所以不懂得真正与人相处之道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