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真听了两遍丽红老师所讲的《感觉与儿童的发展》,在听的过程中,让我一幕幕回想起我育儿的经过,也让我一次次看到孩子当下的问题背后的原因,原来一切的根源都不是来自孩子本身,而是来自于父母教育的无知。
父母在教育上无知,今天的孩子就在为父母的无知而买单!在没有上此课之前,我一直在纠结为何我的儿子专注力下降?为何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空洞、无情感?为何在音乐美术课上总是有挫败感?为何同样的弯曲小路,我的儿子在爬上的时候,内心充满恐惧;为何我儿子在学习上的认知是我在为父母、老师而学,自己没有学习的方向和内在的动力?等等,听了丽红老师的课程,我的内心开始有些许答案。
养孕一个孩子,我们在全然爱他的基础上,要先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然后培养孩子的感觉,再次培养孩子的认知、情绪、心理、精神,六种缺一不可,然而我更多的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和认知,忽略了那四项的培养,不,不能说是忽略,而是不知道还有那四项,这就是家长的无知,导致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的无力和无能。
孩子的成长关键期0至6岁,在这个阶段,我们全然爱孩子的同时,保证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外,就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感觉”。老师讲何为感觉:感觉就是人类生存的过程中,时刻都在感知自身存在的外部环境的能力。这个时期家长经常犯的误区就是替代,替代孩子的穿衣、替代孩子游戏游玩过程中孩子自身的发现与感知,替代孩子的思考等等;殊不知感觉是发现孩子的智慧和认知的基础。然而我们一次次的打扰,不仅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而且阻碍了孩子智慧的生长。在这里老师为我们总结了三点:
1.儿童在感觉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时候,成人千万不要干扰。因为我们的行为就是让孩子从他的内在世界拉入外面的世界,导致孩子智慧无法开启。
2.孩子专注做某一事的时候,成人的干扰,会让孩子感觉到危险,孩子的内在无法成长,他们就会把更多的经历放在防御上。
3.儿童经由感觉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同时要用6——7年的时间,完全感觉自己内在的世界;等儿童把里面的内在机智完全的建立好,我们在经由感觉到外在的世界。
如果我们无法触摸自己内在的感觉,无法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在的想法,就经常会出现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压力和束缚。由于我本身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我的内在真实感觉,让孩子误以为我爱他是因为他学习好,如果学习成绩下滑,我就不爱他了;学习是为父母而学,我只有通过成绩,才可以获得父母的爱;然而孩子的内在感觉是什么,他在想什么,我也不知,就这样,我们在说着彼此认为是爱对方的话语,确始终是鸡对鸭,鸭对鸡,永远不能打入彼此的内心,也就永远不可能上升到情感方面的交流。
未来的世界是多变的,是我们不可预测的;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变化,家长的危机意识也是与日俱增。然而当我们被大环境的危机所笼罩的时候,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对学习厌倦、对生活迷茫,对未来无求,我们的孩子成人以后,他该怎样在这个社会立足?立红老师讲,“我并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我们的孩子会像机器一样思考”。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我,这也是今天做为家长的我,可悲之处;我只看到了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确忽略了人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按顾有的观念去孕育今天孩子的教育,殊不知我们不是在爱孩子,我们是在毁孩子;由于我过于重视孩子认知层面的培养,让孩子失去了对任何新鲜事物的感觉。记得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去沙坡头旅游,一群成年人骑着马和骆驼在沙漠上奔跑,就听有人说“哎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带好口罩,防止沙子进嘴”。然而同团的一个叔叔,他对我们这一团的孩子们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觉越精微,生命越细腻、美妙!当一个人可以触摸到这种感觉的时候,生命就开始变得青冥、细腻、美好;可当我们无法触摸自己内在发生的一切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表达出来,也就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我们只能欣赏别人、听别人说的时候,我们自己就会生成痛苦。
人类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创造;在过十年、二十年,智能时代一定走进我们的千家万户。到那个时候,我们人类跟电脑比计算题目,去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估计我们是比不过电脑,但是电脑到目前为止,他是不能给予创造的,它只能帮你记录,它只是工具、只有生命可以创造。这也是我们常说匠人与大师的区别,一个匠人有再好的技术,他只能模仿、但是他不能创造出自身新的作品;然而大师则不同,他是可以利用他的灵感、直觉、感观去创造的,比如梵高的向日葵。
我的儿子今年已经14岁了,张老师讲,孩子的成长是阶段性、是一个系统。是从基础感觉,五种感官的知觉能力发展到内在感觉,内在感觉是指心理和情感层面的感觉,最后直达灵感、真觉、创造力。人类整个系统孕育期的培养是0——12岁,显然我的孩子已经错过了这个最佳的时期,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我的孩子就没有了希望,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只是弥补起来更困难,因为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要放在认知上面,
都要放在学习文化课、考试,这个是他们当下的主要目标,以至于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弥补其他。《大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放下术的观念,育儿先育几,先从自身改变、学习,多一份觉察、多一份发现、多一些与儿子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从当下有觉知的改变,未来一定有不一样的呈现。
2021年1月2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