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在中国山西省的运城县(今运城市),有个擅长酿酒的人,叫杜少康,他常把酿酒剩下的酒渣储存起来喂马。一次,杜少康把酒渣倒进大缸里,加了些水,盖上盖子,准备以后再用。结果因为事情太多,把这缸酒渣忘记了。
半个多月之后,杜少康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胡子老神仙向他讨要调味品,杜少康表示自己没有调味品。老神仙指了指那缸酒渣说:“那不是吗?到明天酉时就可以吃了,已经泡了20天了。”
第二天黄昏的时候,杜少康打开了缸盖,就在他揭开缸盖的一瞬间,酸味扑鼻而来。他大胆地尝了一下那黄水,酸溜溜的,味道还不错。从那以后,全家人吃饺子的时候,都会倒上一点黄水,杜少康给它起名字叫“醋”。
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可用作日常调味品之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妙用。比如,在热水瓶内发现水垢时,可以用醋进行清理;在痢疾流行的秋季,经常吃些醋拌的凉菜,就可以起到胃内杀灭痢疾杆菌的作用;在农村,我们还创造了把酒和醋调配成农药杀死蛾虫的办法。
那么,你知道醋是怎样制成的吗?
真相是这样的
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酒在空气中自然氧化“酸败成醋”的道理,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发酵作用,用发酵法制醋,其原理和酿酒相似。只需将糖化、酒化后得到的未经蒸馏的含酒产物,再和麸皮、谷糠、醋酸菌等混合后进行发酵,并控制好一定的温度,乙醇在醋酸菌的催化氧化下,便变成了醋酸。
醋酸又名乙酸,化学式为CH₃COOH,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这里指的是含水很少的浓醋酸,日常我们食用的醋只含约5%~6%的醋酸,所以不具有这一特点),通常我们用发酵法得到的是较稀的醋酸溶液,只适于食用,要想得到浓度较大的乙酸,就要用到木材干馏或有机合成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与化学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在给茄子、苹果、土豆去皮后,将它们静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切口面的颜色由浅变深,最后变成了褐色,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发生色变反应主要是因为这些植物体内存在着酚类化合物,如多元酚类、儿茶酚等。酚类化合物易被氧化成醌类化合物,即发生变色反应变成黄色,随着反应量的增加,颜色也会逐渐加深,最后变成深褐色。
网友评论